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
同一个马达,同一个车,同一组电池(每测一次重新充满电),将直流电流表串如电路中测整车空载电流
第一次:4A。
第二次:开关使用两片重叠,5.6A。
第三次:马达侧电池接触片使用两片重叠,6.9A。
第四次:电刷使用两组重叠(弹性片仍用一层),9.7A。
第一次和第四次感觉俨然就不是一部车了。简单说来:第一次电池输出功率:P(4.8W)=U*I(1.2V*4A),第四次电池输出功率:P(11.64W)=U*I(1.2V*9.7A),
假设电池可以放出20A以上电流,那么电路的瓶颈依目前轨道车零件的现状看当属电刷部分了。如果这部分有较大的改善,轨道车是否能有一个速度的飞跃。
9.7A?130电机能有这么大的电流,还是一颗电的时候?
130电机在轨道车中,实际工作电流都有可能在24A以上,是二颗电池......
目前TH1600电池单节都具备在45秒内有30A以上放电能力......
对于电刷改变所带来的电流变化,我个人有一些不同的理解。
不知道“掣速”车友测试的时候所使用的阻尼条件是什么,是否为空转?
如果是空转那么当电刷片改变为2片的时候,虽然弹性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范性也会受到影响。
而空转时电机主要的平衡扭矩来自电刷的摩擦扭矩。
提高电刷接触效率的同时也会提高电刷的阻力,因此会造成电机平衡点的转移,从而影响到平衡时的电流值。
以上因素可能会造成实验的不精确。
不过其他几次实验还是能够说明一定问题的。
有机会的话其他朋友可以做一下重复实验,如果结论类似那才能有定论。
我呈改造过电刷效果比改造转子还明显。
楼主是怎么把电流表串联进车子电路的?有没有考虑过这个多余部分电阻?
说道这个,我今天看我们这里一个高手玩车,他的电机座上居然有5,6层导电片!还不懂开关那里有多少呢!
由此引出一个问题,我的镀银导电片接触电池的地方发黑了,这是为什么?正常吗?
楼上车友是怎么改造电刷的呢?想学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