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今年的无限制公开赛成绩
虽然比去年有很大突破
但我觉得轨道车应该已经到了一个瓶颈
如果今年没有新的技术上的突破,估计也应该是顶峰时期后的衰退
克服突破需要很多尝试并投入很多金钱
呵呵,随便预言一下
瓶颈?今年的成绩还差的远呢。好多选手的速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活着也得花钱吃饭
轨道车的突破是需要技术
钱只不过是很多事物的前提
引用史祥光在2010/11/2 23:01:04的发言:
瓶颈?今年的成绩还差的远呢。好多选手的速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是否有长远提升不是你我说就能算的。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今年据说参加人数非常多
然而前10却有空缺,如果不是没写出来的话就是很多人没完成比赛(飞车?或者...)
其次,是四驱追上了三轮(各取前3算平均速度,相差0.01秒),也就是说要么四驱在直线的速度已经完全可以弥补在弯道上的不足,要么就是马达的马力已经可以让这些弯道上多消耗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但请不要忘记一般3轮比四驱要轻很多,也没有排齿或者其他传动对动能损耗那么大。
说了这么久,在现在的车中,电动机的作用几乎取决定性优势。按照以往的车型,完全是大马力取胜(不飞车情况下),看下前几名的所在地,清一色辽宁?如果他们不是共同事先做过深刻研究和探讨,
速度这么接近,那么我可以说电动机已经被选手发掘得应该没有什么剩余的了。不要想以后再有多大提高。毕竟三槽电机不是什么高科技。但如果他们是共同研究的,那么在电机领域想突破他们的“封锁线”可能性就更不高了。除非大家都还留了一手。
最后说一下,我的观点只是从今年的成绩表出发而所有的想法。毕竟科技无止境
能否提升取决于大家们的态度,当轨道车刚上40节的时候,你会想到他有今天的速度么?我们的今天也是一样的。
成绩上四驱是跑过三轮,但是比赛现场有很多的细节没参与其中的人不会清楚。
我想知道你指的提升是多少?就现有的科技,负责任的告诉你,提升是会继续的。
之所以今年辽宁整体的成绩比较好,是因为比别的地区来的人多,大家平时都是朋友,但没你想象的那么复杂。
围观................
引用史祥光在2010/11/4 19:15:34的发言:
能否提升取决于大家们的态度,当轨道车刚上40节的时候,你会想到他有今天的速度么?我们的今天也是一样的。
成绩上四驱是跑过三轮,但是比赛现场有很多的细节没参与其中的人不会清楚。
我想知道你指的提升是多少?就现有的科技,负责任的告诉你,提升是会继续的。
之所以今年辽宁整体的成绩比较好,是因为比别的地区来的人多,大家平时都是朋友,但没你想象的那么复杂。
40节的时候,四驱还远远追不上三轮(注:我不看单车成绩的),现在还是没追上,仔细看我前面帖子的话,今年2项前3平均差了0.01秒
40节的时候,四轮和三轮前十名没有空缺吧。为什么现在出现了空缺?我估计是没到终点的人增加了
或者慢于多少速度的车根本不能算入围,但有空缺肯定是有人没跑到终点。
还有,比别人人多并不能作为理由,因为多和少是相对的。如果把辽宁以外的人都看作“其他地区队”的话,这个少数派辽宁队就力压群雄,包揽了前3.....呵呵
而且我只说是达到瓶颈,瓶颈不是不能突破。而且我觉得如果真能再次达到一个飞跃的话,应该也就是你这样的人可以,无论什么情况都坚信会成功。突破需要这种动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5 20:03:12编辑过]
有空缺是因为选手跑出来的成绩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理想,所以也就没要。
再就是收获是需要努力的。
这次比赛有好些50多节左右的选手都没要成绩。其实很多车手都能达到56,58左右的成绩,没跑完三圈主要原因基本都是飞车,我想下一步如果能从车子稳定角度去考虑研究如何减少飞车,成绩会更好的
很多事情只有实际到场的人才可能知道.
现在大部分人都不去关心名次了,追求的只是跑出自己的最快车速.
达不到预期就是撤.
毕竟心目中最精华的车子只有1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