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讨论区列表: 技术研习与探讨

一台几年前的四轮,昨天找出来重新调整(第6页更新)!!!

10号车手 2009/1/14 13:10:52

这是我的新ID原来的不用了,我是超!
昨天在家里收拾办公桌,找出了一些几年前的旧车架子,看到这台车架让我想到了2004年玩车的时代,好怀念。怀旧一把,哈哈把这台车给重新调整了下让它可以跑起来,全车以当时四轮车的配置装配。
当时大家都用玻纤
当时车速不快,前后翼都为了轻而做的很窄,但我这车用的是3M牌的玻纤1.5MM厚,用两层粘到一起,强度也是非常高的。
全车采用轻快设计
前翼用鱼线点胶加固
传动支架部分,用一个薄钢片作加强,以提高耐磨性
侧被开孔的目的是减轻一点重量,又让侧被不至于太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10 16:52:19编辑过]

刘丁 2009/1/14 13:14:18

先抢沙发
压力呀,好漂亮的前后翼

BDDS-天才 2009/1/14 13:24:48

车很漂亮,轮胎要倒角。。。。。。。当行走节奏一样的情况下,齿轮可以加装定位

魔鬼 2009/1/14 14:02:36

不错,不错

赏金猎人 2009/1/14 14:18:00

车做个真干净

可乐兑水 2009/1/14 17:28:58

很漂亮的平跑车,而且玻纤板跟底盘颜色配合刚刚好。。

张思圆 2009/1/14 18:48:39

漂亮,请问为什么轮胎的侧面没有弧线,这样好像不太利于抬脚吧,请问那个红色的是什么轮胎,没用过

10号车手 2009/1/14 19:06:15

我只是觉得这样没有导角会有更大的抓地力,因为车胎是软的。车在弯道里那么大的离心力的情况下,车胎你想想会是什么情况。算是个技术小公开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4 19:17:59编辑过]

四驱改 2009/1/14 20:11:25

感觉你不只换过一回ID?还有许多被封的主题?是吗?

10号车手 2009/1/14 21:10:06

是我的话题太尖锐,使某些敏感的人受不了。哈哈

阿龍 2009/1/14 21:10:21

真的好怀念我俩一起做3WD的时候啊 呵呵 现在一想好多年了

上面的车轮看着怎么像韩国胎!

10号车手 2009/1/14 21:17:22

是HJH的海绵胎

张思圆 2009/1/14 21:33:55

也是,考虑到了形变,但是我总觉得不太顺,可能是心理因素吧,呵呵,37下午刚给我说过说车轮底面要平

四驱改 2009/1/15 11:24:47

呵呵 好像是这个原因~

小煜 2009/1/15 13:45:53

车子是正跑还是倒跑的?

天使四驱店 2009/1/15 17:35:47

正跑

10号车手 2009/1/16 16:52:29

车子再次调整!!应对大年初三我当地新化书店办的四驱车比赛。
把整个传动系统换用全球轨道车爱好者最喜欢的田宫原装车里面的传动系统。哈哈感觉又回到了从前。
把导轮换成更高性能的塑料导轮。

小煜 2009/1/16 21:23:48

新沙发。。

BDDS-天才 2009/1/16 23:00:00

当再次调整时,突然发觉!!!!! 装上的轮子又不准了.......

阿源 2009/1/17 10:44:31

你们那大年初三有比赛? 我也很想去看看! 不知道具体的规则是什么,我可不可以参加?

阿源 2009/1/17 10:46:27

哦 忘了 你一去 我就只有看的份了

阿源 2009/1/17 10:51:05

鞍山这N多年都没有比赛了!哎~~~~~

阿源 2009/1/17 11:18:50

超的车的一贯的作风 干净! 漂亮

四驱改 2009/1/17 13:52:49

.我有时间的话一起找你去比赛吧~哈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7 14:34:12编辑过]

赏金猎人 2009/1/17 16:07:01

根究 你的刻度板你前后翼的中心长15CM左右是不过长 导轮下放不知跑哪种跑道

洗车梦 2009/1/17 17:47:12

几年前的思路做的车 挺好的

10号车手 2009/1/17 18:31:38

恩,这车是跑没有换道器的跑道。所以下导轮低一些。

因为这是几年前做的车架子么,所以现在排齿天下,这车看起来有点另类。不过它是很威力的!

张思圆 2009/1/17 19:04:35

排齿有它的局限性(纯属个人观点)我喜欢你这辆轴传车,田宫的原装冠齿也是我最爱用的冠齿

天行者sky 2009/1/17 20:22:22

超兄的车没错都是干净又清爽 呵呵~
玻纤板是雕刻还是手工完成的啊?
还有我一直想知道这种轮毂是怎么搞的,记得好像是ABS塑料棒?不知道这种东西从哪里能搞到?

如果说后胎因为形变可以没有倒角,前胎为什么还是弧形呢?

图上箭头指的位置的固定一直是个比较苦恼的问题.用套管套,无奈没有什么合适的材料,圆珠笔芯实在太脆弱了;用胶粘似乎又不大方便,不知道有什么好办法.如果就放任不管的话,几乎跑一次坏一个大齿=_=!
谢谢超兄赐教~

管理员 2009/1/17 20:40:38

ufo 2009/1/17 21:23:19

很精致的车

张思圆 2009/1/17 23:40:20

天行者,轮毂是abs棒,车床上车,对于传动部分问个问题,你那超市有棉棒卖吗?

10号车手 2009/1/17 23:56:26

超兄的车没错都是干净又清爽 呵呵~
玻纤板是雕刻还是手工完成的啊?
还有我一直想知道这种轮毂是怎么搞的,记得好像是ABS塑料棒?不知道这种东西从哪里能搞到?

如果说后胎因为形变可以没有倒角,前胎为什么还是弧形呢?


图上箭头指的位置的固定一直是个比较苦恼的问题.用套管套,无奈没有什么合适的材料,圆珠笔芯实在太脆弱了;用胶粘似乎又不大方便,不知道有什么好办法.如果就放任不管的话,几乎跑一次坏一个大齿=_=!
谢谢超兄赐教~
------------------------------------------------------------------------------------------------------------


前胎弧形它的抓地力就变的更低的呀,这两个地方我就是直接粘死,你传动轴固定的好,再加上间隙合理,这样才不容易打齿。

张思圆 2009/1/18 0:59:45

引用10号车手2009-1-17 23:56:26的发言:
超兄的车没错都是干净又清爽 呵呵~
玻纤板是雕刻还是手工完成的啊?
还有我一直想知道这种轮毂是怎么搞的,记得好像是ABS塑料棒?不知道这种东西从哪里能搞到?

如果说后胎因为形变可以没有倒角,前胎为什么还是弧形呢?


图上箭头指的位置的固定一直是个比较苦恼的问题.用套管套,无奈没有什么合适的材料,圆珠笔芯实在太脆弱了;用胶粘似乎又不大方便,不知道有什么好办法.如果就放任不管的话,几乎跑一次坏一个大齿=_=!
谢谢超兄赐教~
------------------------------------------------------------------------------------------------------------


前胎弧形它的抓地力就变的更低的呀,这两个地方我就是直接粘死,你传动轴固定的好,再加上间隙合理,这样才不容易打齿。

据我观察一般来说公牛车型的车前轮都是弧形的,纯属个人观点,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指正

天行者sky 2009/1/18 9:58:28

用棉棒的帖子我看过了,也去找过,无奈我们这里卖的棉棒都是竹签做杆的,彻底无语了~
另外,这个ABS棒到哪去买啊,N种轮毂都搞的我崩溃了.

10号车手 2009/1/18 10:08:14

现在用成品车轮也行了,现在有不错的。TH那个就可以。

天行者sky 2009/1/18 10:23:11

引用10号车手2009-1-17 23:56:26的发言:
前胎弧形它的抓地力就变的更低的呀,这两个地方我就是直接粘死,你传动轴固定的好,再加上间隙合理,这样才不容易打齿。

多谢超兄~
那么粘好齿轮之后,齿轮和底盘接触的位置是不是应该去掉了啊?

关于前后翼的形态问题:前后翼的长度明显不同,是为了让前翼能有更大的形变量来实现缓冲吗?但是在箭头处绑了鱼线后不就又一样了吗?这种设计的初衷是什么?

10号车手 2009/1/18 10:27:16

引用张思圆2009-1-18 0:59:45的发言:
据我观察一般来说公牛车型的车前轮都是弧形的,纯属个人观点,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指正

我这车并不是公牛车型,前导轮孔到前轴,与后导轮孔到后轴的距离是相同的。前面用绵胎我是怕打齿,不然全部疯猪胎会更快的。
你们看车要仔细看明白,不要什么东西都拿来套用。

张思圆 2009/1/18 11:31:35

恩,不好意思,眼拙,但是全用疯猪不是会给马达带来更大的负担吗?有点不太理解,明白了,也就是说你这辆车能够做到前后轮完全同步是吗?和排齿前后用疯猪一个道理,是吗

阿源 2009/1/18 12:46:51

能不能不当我是透明的?
哎~可能是我太渺小了
那么我再问一遍
比赛的具体时间 具体地点 跑道的具体情况可以告诉我么 我也想去看看

10号车手 2009/1/18 14:49:30

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这几天去确认了再告诉你,有事打我电话。

10号车手 2009/1/18 15:03:23

回天行者

那么粘好齿轮之后,齿轮和底盘接触的位置是不是应该去掉了啊?

关于前后翼的形态问题:前后翼的长度明显不同,是为了让前翼能有更大的形变量来实现缓冲吗?但是在箭头处绑了鱼线后不就又一样了吗?这种设计的初衷是什么?
------------------------------------------------------------------------------------------------------------

第一个问题,我个人的做法以前是底盘地方全部剪掉,现在又改成都不剪,就是直接粘好,但粘的技术要过关,不然很容易粘到底盘上面。

第二个问题,前后翼的形态不是主要的,主要是的位置。你重点的内容看错了。还有我这么设计只是觉得这样方便固定,又很坚固。以我现在玩车的观点,我喜欢前后翼越硬越好。因为软会影响导轮的角度与精度。

10号车手 2009/1/18 15:12:50

这是我当年玩四轮的两台护架车,呵呵。也是相当的硬了。

这是第一届全国无限制赛时候的车,全车原来采用的是MINI-Z海绵胎,抓地力也是超强,但由于试车的时候总飞车,后来放弃MINI-Z海绵胎,用了前后普通的海绵胎。车才不飞,当然速度掉下来一大截。
这是当时采用的MINI-Z海绵胎,居然马达飞出去插在箱子上。

这是之后用玻纤做的一台,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8 16:11:49编辑过]

小炫 2009/1/18 15:15:32

还有人说车型啊......

无所谓公牛飞鱼.....调整方法都是相通的.....只是形态不同罢了

阿源 2009/1/18 16:51:35

不过是回忆回忆以前的事而已

天行者sky 2009/1/19 8:44:54

引用10号车手2009-1-18 15:03:23的发言:
回天行者
第一个问题,我个人的做法以前是底盘地方全部剪掉,现在又改成都不剪,就是直接粘好,但粘的技术要过关,不然很容易粘到底盘上面。

第二个问题,前后翼的形态不是主要的,主要是的位置。你重点的内容看错了。还有我这么设计只是觉得这样方便固定,又很坚固。以我现在玩车的观点,我喜欢前后翼越硬越好。因为软会影响导轮的角度与精度。

多谢超兄的指点.

既然说到了形态和位置的问题,那我就刨根问底吧
如果说位置才是重点,关于位置,我觉得有这么两点:
1.导轮的位置 2.前后翼固定在底盘上的位置
这两点哪个才是重点呢?

图上这两种做法,导轮的位置相对与车轮都是一致的,只是与底盘的连接处位置不同.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认为:这两种结构实际上应该是一样的呢?
我曾实际做过这两种形态的车,想得到答案,但发现速度基本一样,没什么变化.不过感觉上两种结构中,力的作用点应该是不同的,这对车子到底有什么影响呢?
目前我做的车都使用上面那种结构,因为在没弄懂这两种形态的不同,而测试结果又差不多的时候,感觉上面的结构会轻一些~

而对于导轮的位置,现在凭感觉的成分还是比较大.
我一般都是设计为:前导轮到前轮距离 = 后导轮到后轮距离 = 25mm左右

BDDS-天才 2009/1/19 9:57:09

图一,任意一处导轮受到跑道壁的反作用力,直接作用到与其相对的对角线轮胎及导轮,增加抓地力的同时,更好的分散车体所受反作用力。
图二,任意一处导轮受到跑道壁的反作用力,将第一时间作用到同一条前后翼的导轮上,不能增加抓地力的同时,车体会因为直接左右受力,在跑道中左右敲击跑道,损失动能的同时,容易飞车。

阿源 2009/1/19 13:26:57

请问图一的那种形态为什么会增加抓地力? 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 麻烦解释一下 谢谢

10号车手 2009/1/19 17:46:40

给大家点提示,好好想想力最终是做用到哪里。还有,导轮在弯道里,只有一侧接触跑道,另一侧是碰不到的。

张思圆 2009/1/19 19:21:29

是的,这样也就没必要让车子左右碰了,第二种车型个人觉得太硬了,会让车子左右动,这样肯定损失速度

阿源 2009/1/20 0:16:23

是不是轮胎上呢?

天行者sky 2009/1/20 20:34:47

引用10号车手2009-1-19 17:46:40的发言:
给大家点提示,好好想想力最终是做用到哪里。还有,导轮在弯道里,只有一侧接触跑道,另一侧是碰不到的。

我认为应该是轮胎.

上面这个图应该是看了无数遍了吧~
1.车子从前轮入弯开始,外侧的前导轮开始受到跑道壁的反作用力,被跑道壁向跑道内侧方向推去.
2.抬脚状态外侧导轮和内侧轮胎接触跑道.

关于车子接触跑道壁后回弹,我一直感觉这个回弹要么不存在,要么不明显,因为:
1.跑道直道和弯道的接口处是相切而不是个拐角.
2.车子受很大的离心力作用.
3.跑道本身并非刚性的.

这样说的话,感觉前面提到的两种前后翼形状影响的是:导轮向轮胎传导作用力的方式和左右轮对这个作用力的分配.不知道这么理解是不是正确.请大家指正~

10号车手 2009/1/20 23:38:01

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是作用力的问题,你站在地上,用手去推一个墙,手已经伸直。你越用力,墙和你都不会动。这时作用力到哪里去了???这时反作用力在脚上了。

但换一种环境,你如果在游泳池里,你在水是游泳的时候,如果你用手推游泳池边上的墙,会有什么反应???。想明白就会懂了。

现在回到车与跑道的环境中,车胎就相当于我们的脚。所以反作用力在车胎上面。

阿源 2009/1/22 0:11:44

明白了

10号车手 2009/7/10 16:45:46

小吴 2009/7/10 17:07:18

来看车

hdzbeyond 2009/7/10 19:47:33

受力分析是高中物理力学最基础的知识,根据匀速圆周运动公式F=mv2/R (2是平方的意思,F是向心力,m是质量,R是圆周半径,v是线速度。)
由此图可知,向心力是由跑道外壁提供的,去向是维持圆周运动,时刻改变运动方向。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跑道外壁对导轮有弹力,导轮也要对跑道外壁产生弹力,使跑道外壁发生形变,这才是力的真正去向。如果轮胎受力,也是跑道对它的摩擦力f。不知这样解释是否合理?

SAM.007 2009/7/18 3:21:56

车很靓!高手

残梦C 2009/7/21 3:51:54

关注过楼主许多车子,发现做得的确不错,学到不少东西,但是有些疑问地方,你在下导轮方面基本不采用铝导,好多车都是一直用胶的

如果这样的下胶导轮,跑全S弯道,车速到了极致的话是否会飞车? 还是你当时要跑的跑道正好不是全弯道,所以才故意设计成用胶导就足够了,为了减阻更快?


另外对于公牛的问题,我也有一点感受,不知道对不对?
公牛说穿了就是用前导轮去推前轮,结果怎样推最省力最快。所以劈开假形态不谈,光算导轮距离的话,前导与前轮距离比后导与后轮的距离略微大一些我觉得是合理的,那样前导向内就更推得动前轮,但如果太过公牛也不行,一定会有副作用的

如果把前轮抓地力变差而减少过弯时候前轮被的左右推动的阻力,好象有点得不偿失,不忍心的味道,是否不如干脆前轮也用疯猪,不放弃抓地力,但靠前导尺寸向前伸出去公牛一点来换取横向更推得动前轮的大力。

但公牛尺寸总得有个尺寸说法,我个人感觉黄金分割公牛挺好,前导与前轮采用0.618,后导与后轮采用0.382,也就是几乎4/6分成左右,整体车长控制在130整,不知道我这尺寸是否合理呢?(下面有图)
这是我自己研究出来的尺寸,实际跑下来到也挺好

» 发表对本话题的回复,请用图形模式浏览: 一台几年前的四轮,昨天找出来重新调整(第6页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