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0,16:32,17:34,
以上三種齒比皆為2:1,
但是一定有其不同的地方所在,
請大家討論看看!
知道齿轮比这个物理定义的人
如果这个帖子仅仅是针对齿轮比而言,
那么,这个帖子是否不用讨论了?各位? 哈哈
那其他東西也都不用討論了,
因為你們這些"高手"什麼都很懂的樣子,
其他的新人來這什麼也看不到,
討論問題不是只給你們這種"高手"看,
是要給其他新手玩家研究的,
你們這種"高手"要討論問題的話,
去聯盟專區吧! 那邊是沒幾個新手進的去的!
因为仅仅是针对"齿轮比"讨论的话
完全没有必要讨论 学过物理的都知道
难道你们高中课程没有讲吗?我记得你有20岁吧?高中毕业2年了吧?
你都说明齿轮比一样 2:1
齿轮比一样,如何讨论?
呵~ 你回的文實在是沒意義,
既然都是2比1,
那為什麼雷霆的底盤要改用大齒?
15:30與17:34都是2:1,
那為什麼不用15:30而要用17:34?
回文前能不能用一下大腦?
想攻擊我可以,麻煩請回一些有智慧的話~^^
引用spsp1031在2006-10-13 20:33:21的发言:
15:30,16:32,17:34,以上三種齒比皆為2:1,
但是一定有其不同的地方所在,
請大家討論看看!
嘿嘿.....好道考题啊.......
点解重心......视一切不改情况下........马达输出齿与马达转子直径的比例关系.......初中物理书上早明了.......
徐大叔啊 我初中上到现在好象还没有发现有讲这个的 呵呵
我沒讀過大陸的初中阿.....
不如老徐大叔講解一下好嗎?
扛杆原理.......
哇.....好一句槓桿原理!
我想了一下就完全明白了,感謝...!
等等畫圖po上來,看我理解的是否跟老徐大叔說的意思一樣!
我這樣說對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3 22:26:24编辑过]
老徐,我原先和你想的一样,认为齿轮大了力臂大,甚至认为相同齿轮比下,齿轮多(含有过度齿轮)会增加力臂,带动会更加省力。
但是很早之前就和小花有过讨论。
事实上,“齿轮比”这个东西,只要比数一样,不管齿轮怎么变大变小,其杠杆一样。
因为齿轮比一样,受力点到支点和支点到给力点的力臂比值不会因为齿轮的改变而改变。
大齿轮大了,齿轮比要是一样,小齿也会大啊
忘记这个了吧 ?
小花是理科的高才生,这个他最有发言权 还是让他来说吧
你画的图
即便齿轮有变大
但是因为齿轮比关系
受力关系不会变 不会存在大齿比小齿省力的关系
多研究物理吧
大齒和小齒會同樣變大,但是變大的齒數不一樣,
譬如15:30變成17:34
小齒只多兩齒,但大齒多了四齒,哪裡有一樣了?
若一齒算一個長度單位,則15齒的半徑為15/2*3.14159長度單位,
17齒的半徑是17/2*3.14159長度單位,
取概數的話15齒的半徑就是2.387長度單位,17齒的半徑為2.706長度單位;
同樣的算法公式,30齒的半徑為4.775長度單位,34齒的半徑是5.411長度單位,
15:30的力臂比=2.387:4.775,17:34的力臂比=2.706:5.411
看起來好像只差一點點,但是差很多!
我不是理科高材生,但我當過國中數學家教..........-.-
以上两位:都争好了吗???你们在争的是齿轮......
我在谈的是130马达转子直径为13mm,轴上的齿轮大小,对应马达的反应力会怎样,你们两位好好去争论吧......
這我就搞不懂了......能給點提示嗎老徐大叔?
引用spsp1031在2006-10-14 1:20:42的发言:先去理解采用大、小铜头对转速有什么变化......
這我就搞不懂了......能給點提示嗎老徐大叔?
我們這沒有賣大銅頭阿.............+.+
引用spsp1031在2006-10-14 11:22:46的发言:在130马达上铜头为4.5MM就是大铜头......
我們這沒有賣大銅頭阿.............+.+
小齒只多兩齒,但大齒多了四齒,哪裡有一樣了?
你只会观察齿数吗?
你不知道比例增长啊??
看样子一点点可是差很多
你终于说了一个实际的问题
不过这个和齿数还是没关系 还是研究齿形、齿轮间隙的搭配吧
老徐 我们是在讨论齿轮比哦
你又把铜头扯出来了
模不变,齿数增加,抗扭能力增大
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1:做车的时候,车底的主轴和马达主轴间距就被确定了。也就限制了选用齿轮的大小和比数。
就象田宫的S-1底盘的2:1必然使用30:15才可以达到比较合适的齿轮间距。所以使用其他更大的
齿轮的时候就适合其他大间距的底盘了比如TZ和F1。
2:同齿比的不同齿数,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多齿更好一些。原因是:更多的咬齿会在传动的时候有更多的力量承接点,可以想象同样的力量传送是通过4个齿稳定还是8个齿稳定呢?这样过渡起来更顺畅,每个咬齿分担的力也就变小。
个人拙见,请多批评
我正好上初中。
1在齿轮大小不变的情况下
齿轮齿数越多,咬和越好。
2但同时单个齿变小,承受能力变小,材料不到位,齿会变形。
若齿的大小不变,多齿的必定使齿轮直径增大,造成圆心带动负担加重。
一般的,我认为选择2比较好,因为目前的材料足够强。
相应的,当齿数多时,齿轮大,齿的排列向直线靠拢,有利于咬和。
大家发表意见:
呵~ 台灣有做一種直徑約5.5mm的銅頭,我以為你說的是那個!
大銅頭的兩極轉換時間較長,反應慢,但電流通過時間較長,
反之小銅頭反應快,電流通過時間點較短,
是這個意思嗎?
我覺得兩位說的都很有道理!!
再等待還有沒有人有其他意見或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