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车子齿轮都在车身内部~~~
然而全纤车出现后就有齿轮在车身外部的了~~~``
这是日本的全纤三轮~~
这是木易的全纤三轮
这是韩欢的全纤四驱
但是也有“内置”的全纤三轮
这是管良超的全纤三轮
那么齿轮的内置和外置对车子会有些什么影响呢???
请各位高手发言讨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1 0:48:30编辑过]
我不是高手....但是我有發現個問題,
當齒輪外置的時候,
左右的車胎與左右兩旁的導輪距離是不一樣的!
我覺得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會造成轉彎時兩個輪子的差速還有車身的移位,
各位來討論看看...
某人请看图仔细
其实,齿轮内与外绝对没影响到导轮,齿轮处于侧补外面时电池被侧补贴合,齿轮在内也就是电池跟侧补有段空虚距离,然而要靠内补来填补虚位,至于齿轮内与外,也就是侧补强宽度的问题了,强度问题本人不太了解,也没有做齿轮在外的车(没那技术)请各位高手解答强度问题.
呵~ 你確定輪胎的位置與左右導輪有同樣的距離嗎?
看圖準嗎?請車主說明才是最實際的!
而且齒輪外置,兩個輪胎的距離也會拉的更開,
轉彎的差速更是增加...
同样强度下...
在车身受压扭动变形时....齿轮越靠中心....受扭动影响的移位也越小.....
引用spsp1031在2006-10-11 12:27:55的发言:
呵~ 你確定輪胎的位置與左右導輪有同樣的距離嗎?看圖準嗎?請車主說明才是最實際的!
而且齒輪外置,兩個輪胎的距離也會拉的更開,
轉彎的差速更是增加...
是吗?那为什么齿轮在外我就没比对出来跟齿轮在内的车他的车论宽度出现问题?其实只要调的好,齿轮在外比在内更容易缩小车论距离,个人理解是这样的.
引用spsp1031在2006-10-11 12:27:55的发言:
呵~ 你確定輪胎的位置與左右導輪有同樣的距離嗎?看圖準嗎?請車主說明才是最實際的!
而且齒輪外置,兩個輪胎的距離也會拉的更開,
轉彎的差速更是增加...
轮胎的位置是可以调整到左右一致的~~~这个问题好解决
请不要又吵起来
至于轮胎距离是否会拉开,也是可以调整的,没有一个定值,
至于转弯的差速~~~!!!
抬脚车还用考虑差速问题吗?????
[quote=spsp1031,2006-10-11 12:27:55]呵~ 你確定輪胎的位置與左右導輪有同樣的距離嗎?
看圖準嗎?請車主說明才是最實際的!
而且齒輪外置,兩個輪胎的距離也會拉的更開,
轉彎的差速更是增加...[/quote
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
左右导轮到左右车轮距离的位置是一样的
大陆玩轨道车的人能把车做到这个水准的,不会注意不到这个最基本的问题
那台木易的全纤维3轮和SUPER-1型类的底盘轮距一样
而最下面那台超轻版本全纤维3轮则比一般底盘轮距还要窄
请在对其他车友的车的外在数据都不了解的情况下
不要对全车加以评论
最可怕的是他在考虑差速.....
我只讲事实证据,我那台全纤三轮比F1底盘的轮距(内侧之间)少3毫米,还可再减少。
齿轮在内与外只对车子的力学结构有影响,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无所谓的。
至于差速。。。抬不抬脚都无所谓。。。
你说的什么话呀?
什么<至于差速。。。抬不抬脚都无所谓。。。>?
讲话前通过大脑.
不好意思,说法确实有严重问题。
原意如下。
不管是抬脚车还是不抬脚车,在轨道车上都不存在大车上那种差速问题。
不存在差速?????
大车的和轨道车的当然有区别,但差速问题,你不能说没有吧。
引用李艺超在2006-10-11 17:18:01的发言:
不存在差速?????大车的和轨道车的当然有区别,但差速问题,你不能说没有吧。
难道别人想在轨道车上来发展差速轮是犯法的吗???创造发明往往是从异想天开而来的
抬腳車不可能一進彎道就抬腳,
只有在離心力大於所有的阻力(包括導輪與軌道接觸點,左右輪的差速)
才會產生抬腳...
若一進彎道就馬上抬腳,車就飛出去了 = =
剛開始進入彎道的時候會產生左右輪差速,之後才抬腳,
若胎皮抓地力夠,則差速現象明顯,
胎皮抓地力稍微弱一點,則會產生輕微的單輪打滑,
這是我的見解........
引用spsp1031在2006-10-11 17:58:34的发言:
抬腳車不可能一進彎道就抬腳,只有在離心力大於所有的阻力(包括導輪與軌道接觸點,左右輪的差速)
才會產生抬腳...
若一進彎道就馬上抬腳,車就飛出去了 = =
剛開始進入彎道的時候會產生左右輪差速,之後才抬腳,
若胎皮抓地力夠,則差速現象明顯,
胎皮抓地力稍微弱一點,則會產生輕微的單輪打滑,
這是我的見解........
進彎道的一瞬間當然不會抬腳.....................
剛進彎道的時候離心力很小,
怎麼可能會抬腳?
會的話你的車在離心力最大的時候就飛了..
既然后上导轮比前上导轮宽 况且刚刚好做到卡道
前上导轮如果进入到弯道里
后上导轮就会因为前上导轮受到的向圆心内部的力和轮胎支点造成的向跑道壁的力
也就是说 后上导轮还没有正式进入弯道就会受到跑道给它的力了
那么后下导轮会怎么样?
你觉得40节以上的车子,前下导轮会很晚才碰跑道吗?
如果前下导轮碰了跑道,说明已经开始抬脚
那么也就是说,后下导轮很快也能进入抬脚
如果你的车 后下导轮都进了跑道还不碰跑道
只能是这么几个原因:
1.你的车根本没有你说的那么快
2.你的车只有上导轮接触跑道
3.你的车不会抬脚
4.你根本不懂抬脚
哎~ 我的媽押.....
誰跟你說後上導輪比前上導輪寬的阿.....+.+
呵~ 看樣子你是針對我個人來回應的,
那我也不解釋了,免得又吵!
引用spsp1031在2006-10-11 19:50:31的发言:谁跟我说?
哎~ 我的媽押.....誰跟你說後上導輪比前上導輪寬的阿.....+.+
呵~ 看樣子你是針對我個人來回應的,
那我也不解釋了,免得又吵!
差速问题请不要在此贴内讨论
现在讨论的是不同传动结构对车子的影响~~~~~~~~~~~
请不要偏离了主题~~~~~~~~~~~~~~~~~~~~~~~~~~~~~
引用钟磊在2006-10-11 20:48:21的发言:传动结构的宽窄,直接影响到轮胎的差速,所以不讨论也不太可能,但是我觉得齿轮在外的车跟齿轮在内的车没多少区别,虽然我不曾做过齿轮在外的车,但是我感觉差不多,可是就如虫子说的,齿轮在外扭动的时候偏差大,是否齿轮在外的车只能用强度较高的材料来制作????这是不问的事实,可是齿轮在外,车在行使的时候风对在外的齿轮的影响?而齿轮在内,可以受到底盘齿轮区域的保护,齿轮在外也就是一边齿轮贴合轮胎,不排除NJ的窗齿轮做法,战士还没想到后面的,先发了吧.
差速问题请不要在此贴内讨论现在讨论的是不同传动结构对车子的影响~~~~~~~~~~~
请不要偏离了主题~~~~~~~~~~~~~~~~~~~~~~~~~~~~~
這是我畫的圖,有點兒不太清楚
大家參考看看...
问spsp1031:
1.难道齿轮在外面轮距一定就比齿轮在里面宽吗?
2.轨道车存在所谓的"差速"问题吗~?难道你的车不会抬脚~?
引用长发男在2006-10-13 20:38:44的发言:
问spsp1031:
1.难道齿轮在外面轮距一定就比齿轮在里面宽吗?
2.轨道车存在所谓的"差速"问题吗~?难道你的车不会抬脚~?
1. 圖上畫的很明白了。
2. 會不會抬腳和差速一點關係都沒有。
引用spsp1031在2006-10-13 20:42:56的发言:
1. 圖上畫的很明白了。2. 會不會抬腳和差速一點關係都沒有。
这反映了一个问题
你对轨道车的"结构"问题了解的太少了
凡是制作过外露齿轮的轨道车的车友,都知道可以把轮距做的和底盘车一样
你有实地测量过吗? 你的图根本没有标明尺寸 完全没有说服力
既然你知道"胎脚"这个概念,你还去研究差速,你不觉得矛盾吗?
你这样只会误导人~
全碳車只要齒輪外置,就"絕對"不可能跟底盤車輪距一樣,
我圖畫的很清楚了還需要標明什麼尺寸?
你不會用對比的方式看嗎?
難到你的馬達跟別人的不一樣大?
還是你的齒輪特別大顆?
抬腳跟差速有什麼關係?
我在之前的回文說過了,
車子不是一進彎道就馬上抬腳的,
如果你的車是這樣的話,那我沒話說了! 呵呵~
拜托 你说话有点根据好不好
大陆是理论派很多没有错
但是向你这种想当然的人在台湾实验派中却很少见
你的想当然和台湾的亲自动手实验对比太大了
这个网站最鄙视的就是无凭无据说空话 都叫你动手测量了
好了 给你证据
如何?信服了吗?
知不知道你不负责任的空想会误导很多新人
你不知道前上导轮碰到弯道的一刻开始,外侧车轮就开始起抬了吗?
如果你的车不会抬
说明可能存在这几个问题:
1.速度不够
2.车太沉
3.胎不够抓
4.前后翼不够硬
5.跑道壁软
多多实验观察吧
引用spsp1031在2006-10-13 21:02:30的发言:
全碳車只要齒輪外置,就"絕對"不可能跟底盤車輪距一樣,我圖畫的很清楚了還需要標明什麼尺寸?
你不會用對比的方式看嗎?
難到你的馬達跟別人的不一樣大?
還是你的齒輪特別大顆?
抬腳跟差速有什麼關係?
我在之前的回文說過了,
車子不是一進彎道就馬上抬腳的,
如果你的車是這樣的話,那我沒話說了! 呵呵~
请spsp1031车友不用激动。
全碳车的轮距可以做到和底盘车一模一样,甚至更小。
这点请你不用怀疑了,~~~因为这样的车子早就有人做出。
这已经是实践证明了的事实,不用再浪费版面来争这东西
所以差速问题不用再讨论。
至于抬脚问题,这也不属于这个版面讨论的问题,可以在其他的帖子里讨论。
谢谢spsp1031车友的积极发言,但是请您避免和其他车友发生争吵
我希望看到大家和平的讨论~~~~`~````
呵~ 我也想和平討論,
我一開始態度也不錯,
但是有人就是自以為懂,
丟出一些貌似高深卻連屁都不是的怪問題給我,
沒辦法摟....先跟樓主說個抱歉!
不好意思~! @@
你早一點解說不就不用讓我誤導新人的?
"高手"都是這樣的,都喜歡等人家說錯了才出面指責,
一開始人家在開板討論你怎麼不出來回答?
不是很有本事嗎? 這邊本來就是大家討論的地方,
如果大家都像你一樣等人家說錯再來指責,
那太好了~ 新手玩家都不敢問問題了!
怪问题?
哈哈
想办法解答出来再说吧
这是老徐经常考别人的问题
只有什么都不懂的才会认为是怪问题
虫子觉得...讨论中必然有"正"与"反"两方....
不存在任何的误导.....否则....所有辩论会都是误人子弟.....
如果大家说的都是真理....那么就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讨论的目的就是求证....
每个人说的话...都不能代表"真理"....
如果对其他人说的话有异议....当然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
争个面红耳赤也不要紧...
但是最好是说出反驳对方的理由...否则对方容易认为是挑衅行为....
这才是讨论的真正意义所在.....
特别是像我这样的三流车手....还请各位高手们多多指导....
另外...最后一句是送给SPSP1031车友的:
现在大家都已心平气和了....事情虽然也已过去....
但是我还是要说你一句不是.....
不管政治话题是谁引起的....你支持台独.....不是你的错...应为你受的是台湾的教育...
但你在一个大陆的论坛公开声明"台湾和中国不是一个国家"就是你的错了....
你说这样的话...会引起所有中国人的不满....
希望该话题不要再次出现在"轨道车"论坛....
如需发泄...可以去带有政治性的论坛.....
以后在这讨论车就好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4 0:06:50编辑过]
以和为贵啊~~~
我特别喜欢小郑那样的讨论风格~~~
和气,简练,科学,那种交流感觉就象是科学院的学术交流样的。
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交流与提高。
忘了以前的不快吧~~~~~
哈~ 虫子我老實說,最近我都沒說到政治的話題,
但還是有人想跟我吵,沒辦法摟~ 就給他吵,
反正這邊不喜歡我說話方式的人也不少!
哈哈~!
如果每個人都像王寅一樣在那邊"靜觀其變",
非要等到有人說出錯誤的理論才跳出來指責其不是,
那才叫失去了研究交流的意義!
引用spsp1031在2006-10-14 1:15:20的发言:
如果每個人都像王寅一樣在那邊"靜觀其變",非要等到有人說出錯誤的理論才跳出來指責其不是,
那才叫失去了研究交流的意義!
哈哈......如果没有人来与你争论,你又会感觉怎样呢???能称为交流吗......
带火药味的冲突可引起思想的爆发~
“轮距为零”的车子都出现过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齿轮在外更能缩小轮距,只是往往这种缩小会带来物极必反的效果。。。
引用老徐在2006-10-14 1:54:07的发言:
哈哈......如果没有人来与你争论,你又会感觉怎样呢???能称为交流吗......
呵~ 我覺得帶有火藥味的辯論能少則少阿....
就像鍾磊說的純粹在技術上研究交流這樣才對!
引用南健在2006-10-14 9:38:15的发言:
带火药味的冲突可引起思想的爆发~
“轮距为零”的车子都出现过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齿轮在外更能缩小轮距,只是往往这种缩小会带来物极必反的效果。。。
輪距為零是單輪車嗎 = =
物極必反? 為什麼這麼說阿?
引用spsp1031在2006-10-14 11:20:44的发言:
[quote=老徐,2006-10-14 1:54:07]哈哈......如果没有人来与你争论,你又会感觉怎样呢???能称为交流吗......
呵~ 我覺得帶有火藥味的辯論能少則少阿....
就像鍾磊說的純粹在技術上研究交流這樣才對![/quote]
钟磊那种方式也会称为技術上研究交流???我认为:他只想让别人给他现成饭吃而已.......最终又是去背背公式........
引用spsp1031在2006-10-14 11:21:58的发言:
輪距為零是單輪車嗎 = =
物極必反? 為什麼這麼說阿?
因为,你在台湾,接受的是台湾教育方式.......
引用spsp1031在2006-10-13 23:09:45的发言:
你早一點解說不就不用讓我誤導新人的?"高手"都是這樣的,都喜歡等人家說錯了才出面指責,
一開始人家在開板討論你怎麼不出來回答?
不是很有本事嗎? 這邊本來就是大家討論的地方,
如果大家都像你一樣等人家說錯再來指責,
那太好了~ 新手玩家都不敢問問題了!
不是不说话 是应该多做事情少说话
你没看到你所问的问题都很少有人问吗?你所提观点也很少人提出
并不你你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
我觉得 问问题之前应该先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 找不出再问
至于怎么寻找 我想说的是 你应该把这个论坛内你能看到的帖子都看过一便
你就知道为什么好多人说你自以为是了
因为相同的问题和答案已经在这个论坛出现N年了
噗.......
那你的意思是說,
鐘磊要問問題之前也先該把舊的帖子都翻過一次再問嗎?
就是因為不懂才需要問,
就是因為觀點不同才有討論的意義,
哪個人問問題之前自己沒試過的?
就是試不出來才會發問的,
要不然你以為鐘磊問這個問題是吃飽太閒嗎?
可是你对你的观点太坚持了
这个不是讨论
你的语气明显是在“说教”
所以 碰钉子的只能是你
別瞎扯蛋........+.-
我覺得我的語氣沒有任何說教的意圖!
引用spsp1031在2006-10-14 20:14:50的发言:
噗.......那你的意思是說,
鐘磊要問問題之前也先該把舊的帖子都翻過一次再問嗎?
就是因為不懂才需要問,
就是因為觀點不同才有討論的意義,
哪個人問問題之前自己沒試過的?
就是試不出來才會發問的,
要不然你以為鐘磊問這個問題是吃飽太閒嗎?
你对钟磊了解多少???你认为他是试不出来才来问的吗???
我现在就可讲:钟磊一年只做了一辆车,而且是在联盟杯前临时抱佛脚做的,他会有多大的成果呢???第三届"联盟杯"上就是最好的答案......人人都有进步.......唯独他又一次受到打击......
好吧~ 那我就不說了,
以免又吵來吵去 = =
引用老徐在2006-10-15 15:28:06的发言:
你对钟磊了解多少???你认为他是试不出来才来问的吗???
我现在就可讲:钟磊一年只做了一辆车,而且是在联盟杯前临时抱佛脚做的,他会有多大的成果呢???第三届"联盟杯"上就是最好的答案......人人都有进步.......唯独他又一次受到打击......
徐叔~~~我可是那种越挫越勇型的~~~~~
我是不会被这样的打击打倒的~~~~``````
我今年会多做几台车的~~`
现在已经开始准备了哦~~~~~~
呵~ 加油阿..!
但是車不是做的多就好!
齿轮放在外面是为了减少摩擦吗?
肯定不是這樣的...-.-
引用钟磊在2006-10-15 23:31:23的发言:
徐叔~~~我可是那种越挫越勇型的~~~~~
我是不会被这样的打击打倒的~~~~``````
我今年会多做几台车的~~`
现在已经开始准备了哦~~~~~~
这些话我早听了N次了.......
引用mafa007在2006-10-16 1:35:27的发言:
齿轮放在外面是为了减少摩擦吗?
齿轮放在外面有一种最好的说法:是为了罢罢腔调.......
引用老徐在2006-10-19 0:11:13的发言:
齿轮放在外面有一种最好的说法:是为了罢罢腔调.......
现在流行减肥,“苗条”就是美。。。车子细一点就是好看一点,追求美是不需要道理的。
下面我来说说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利
1. 全纤车齿轮外置,补强可以不象以前的底盘车“分段式补强”或者“内补加外补”那么麻烦
,可以直接一根从头补到尾
2. 增长前后翼力臂,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
3. 车子的静态重心更趋近于车子的中轴线 ,使车子在左右弯道的抬脚反应速度趋于一致
4. 在结构设计简洁合理的情况下,车子重量可以更轻
5. 电池可以调整重心降低1MM左右
二,弊
1. 零件一般需自己设计及加工,不适合初学者
2.加工零件的精度要求更高,一般的手工加工可能难以达到精度要求,需要用到CNC数控加工
价格更贵
3.安装时的精度要求更高,必须有良好的手工做基础
4.齿轮在外高速运转所产生的气流对车子也会有不良影响
这只是我的一点浅薄的观点,希望大家指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1 1:50:48编辑过]
利弊各对了两点
引用BBQ在2006-10-21 13:42:26的发言:
利弊各对了两点
各对两点是哪两点??~~~~请细说~~`````
还有您认为不对的是那几点~~~~~~为什么不对~~~~~~`
请说明白点好吗???
关说这么一句话有什么用呢?????????????
引用BBQ在2006-10-21 13:42:26的发言:
利弊各对了两点
为什么没有下文了呢?》??
大家就没有点其他看法?????????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做全纤维车
要达到速度,底盘车已经足够了
对于真正的高手,可能什么底盘都一样 对于初学和一般高手,TH底盘我觉得就很好啊
个人认为做全纤维车只是达到车主对于某个外部条件或者尺寸达到自己的"苛求"而已
赞成小炫说法,如果用底盘都可以随便利用的话,已经非常不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