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道很花哨,但。。。。。。
比赛很隆重,市县各级领导光临开幕式。
比赛场地一角。
学生们和他们的赛车。
贴透明胶的地方绝对是飞车之地。这样的跑道可能二十五节都受不了,个人认为
上去容易下来难。。
快一点飞死你。。
跑道真花俏,爱国第一吧!呵呵!
计时赛我的一个学生跑了第一。比赛大家只跑一轮。我们学生7辆车飞了6辆。
不过追逐赛冠军被一辆慢车获得,捧走奖杯。郁闷。
........這種軌道....??? 暈倒...... 地方舉辦的軌道水準暈死..... 不想這軌道飛車就用下鋁導....
.... 或調導輪傾角.... 輪子加大..降低齒輪比...胎厚..輪匡小...讓輪胎有相當的彈性.... 以胎大閃
地縫...以胎彈性閃地不穩振動性..... 導輪擇大..但要剛性夠...撞擊軌道不易偏移為主...... 主閃
璧縫.... 前後翼設定可支點拉長.... 可讓前後翼撞擊傳導至車身減緩....盡增點穩定性......
確定馬達威力足夠怕飛車時.... 對這軌道不用客氣..... 下下之策...鋁導磨尖...砍軌道增加穩定
不飛車率..... 或車寬增加..... 先求一定快速車速下相當穩定..... 再慢慢修飾車子.... 導輪慢慢磨
小抓這軌道導輪最佳點.... 車慢或飛車就代表超過界定...再這眾多數據中....抓出最極限數據......
就是這軌道的<最佳車速與穩定導輪大小>...... 第一步.....後來再接續慢慢修飾慢慢試車......
通長可以抓出這軌道最佳的<點>....... 通常這樣在這地方賽...要再慢或飛車就會很困難.......
.....拿第一名通常是沒問題的...... 這算是基本中的基本....... 但是如果是各高手群雲的比賽.....
...那就另當別論了........... 以上是我的小經驗....給大家分享一下......
...這軌道依據不飛車車速界限目前經驗判斷..我的感覺是40節左右...<約過720..36節吧>.....
.....台灣有這類似的糟透了的軌道....我目前所知的...車速在37節<過720>左右.....以上再快....
目前還沒有看到有人車子回的來得...... 最後忘了說..車子這軌道下<剛性>是絕對要求......
...由其是過72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8 14:54:51编辑过]
先谢谢芦先生的指点。
下面我想说说比赛当时的情况。
刚到比赛场地看到这个轨道,第一感很是花哨。沿轨道走一圈,发现图中的情况,而且这还是我们很多人共同修正后的情况。
当时放下去试车,三辆全飞,放第四辆是跑完全程,三圈过720,18秒。电池是前一天冲好的。
试车的时候发现装小导轮的车子都是在轨道旁边开裂的地方飞车。甚至有导轮直接嵌进缝隙的情况。于是马上下来换大导轮。把胎磨成前小后大,以此来实现前倾。再次放车,刚才飞掉的两辆车跑完全程。
正式比赛开始后,只有一辆跑完全程,用时19.19秒。由于比赛只赛一轮,为当场最快。第二名成绩为19.77。后面的都是25秒开外了。但是近百辆车,跑下来的大概只有三十辆不到。
很奇怪的一个现象,车做的越接近轨道宽度越容易飞。有很多车最后能跑下来的要么是速度很慢的,而且导轮的宽度很窄,最后追逐赛的冠军是一辆直接用滚珠轴做导轮的车,计时赛时成绩在25秒以后。
另比赛时,感谢宁波董老板的指点。
.......車寬...相對導輪剛性要夠...... 最后追逐赛的冠军是一辆直接用滚珠轴做导轮的车.......
滾珠導輪的剛性是多強...??? 想一想與一般塑導兩者差別...... 提示就如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8 14:55:15编辑过]
直接用滚珠轴,轨道的缝隙对他的影响岂不是更大,难道跟车窄也有关系吗?请芦先生指点。
........導輪這東西...一般市面上都是程飛碟狀...... 對軌道壁的接觸都很小.....就算打磨過後....
...接觸都不是很大....滾珠導輪除了硬外....對軌道接觸面積都比一般導輪還要大上許多.....
面積大相對磨擦力大...車子的飛車率自然會降低.... 有時磨擦力是車子<飛不飛車>關鍵....確又
跟車速是反面的東西.... 車寬和車窄方面....基本上還是建議用車寬....還是有其他的技術可以補
足....一般車寬會飛車...問題就可提出幾點.... 一導輪材質不夠硬.... 跑道撞擊多..變形影響穩定...
...看不出來....通常是老手級人物才容易看出來...這要經驗累計.... 二是安培林導輪皮中孔不緊密
....在過多的撞擊點下產生偏移....行駛車子穩定逐漸下降....導致甚至車還沒回來車就飛出去的情
況..... 這情況...導輪品質就格外重要...甚至好導輪優劣點...明而可知....... 三..車太寬..直接卡到
軌道壁撞擊....這有兩者情形...一種是撞擊導輪皮扁移受不了...二是撞擊力道的反彈...讓車產生..
..問題或龜裂之處看不出來而飛車... 你提供的因素稍了就可知比賽當時問題.....1車速慢...飛
車率一定會降低.... 2滾珠軸承本來硬....就算撞擊...也產生不了什麼扁移... 就算撞到縫隙也頂多
是慢而已.....恰巧慢上加慢程穩定..... 3...過720車子的要求本身對車子要求嚴...有時撞點出問題
在那也說不定....這只有現場比賽經驗才容易看出.....4....此車算是幸運出現的組裝方式....跑的回
來..追的上得第一...就如別人所說的運氣....但這對某曾次車手無效..... 5最後大家飛怕放慢速度....
6.....軌道因為比賽喜禮中途發生偏移無法發現.....
通常這跟車寬窄沒什麼關係....只是有些因素滿足解決問題才得已跑回來第一的............
基本車要寬是對的...只是要試情況調整補足..... 車窄則會在彎道某個速度下出現問題點..... 速
度越快....問題越大.... 動能損失越多.... 慢車下無法發現問題....則在快車下....問題明而可見...
基本上如果是我跑此軌道...建議用鋁導跑..... 打成車刀跑確定不飛為原則再慢慢修正調整.....
...基本上是建議....但是還是要憑當時比賽場上的經驗技術做判斷............. 不過車刀乃是判斷
...軌道實在不行狀態下...萬不得已才用.....通常建議少用....軌道的傷害過大....壽命很短的.......
....通常這種軌道我們稱為缺德軌道..... 通常對這種擺軌道的業者..都會毫不留情才會打刀鋁
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8 14:55:40编辑过]
分析真是很透彻。学到很多。多多感谢。
把车放到实战中去分析,真地会有很大的提高。
真得非常感谢论坛中如芦先生等高手的不吝赐教。
以后我会多多把学生的车放到网上来。碰到问题很多。希望能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
天啊......卢永发:你如此长篇大论,对小学生有必要吗???
天啊......卢永发:你如此长篇大论,对小学生有必要吗???
徐老师:
不好意思,提问题的是一位小学老师。
虽然“玩车”(不知道怎样表达合适,特加引号)水平可能连小学生都不如,但到论坛上是来真心求教的,象芦先生这样的高手能把自己放下来对初学者耐心的指导,真是体现了很高的风范。
我有点不清楚徐老师为什么会有如此感慨。
为什么会有如此感慨
因为,对于初、中级者来讲用40节来衡量要求太高了........
在教育界,有一个说法,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
能够让初学者从高起点上开始,岂不是能少走很多弯路。
轨道车的制作和调整,应该是一个系统,任何一个部位的问题显然都是互相影响的,而不是孤立的。
用40节来衡量初学者的车是有点要求过高,但正是这样越能说清楚问题,因为如此能让初学者确实地抓出不足之处,明确努力的方向,对初学者产生的影响和激励将是长久的而不是短期的。
我玩车的起因是看到学生那奥迪的拼装车在操场上胡跑,一次撞壁后四分五裂,我想这车是这样玩得吗?然后我才开始接触到轨道车,接触到天豪,就像立了个标杆,学生就会逐渐地去接近这根标杆。
我很难想象,如果一开始,我也是去和学生一起去玩奥迪拼装车,二年之后的结果会怎样,大家都可预料。
我非常同意徐老师提出的做好基础,这很切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我在平时正是如此要求我们的学生的,先不追求高端的产品,而是用手头的材料,通过做好车来实现速度的提升。(小花的帖子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如此才不会让学生花大钱拼滥车。我相信随着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会不出现40节的车子?!。
但前提是不走弯路,外加受到正确的引导。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本论坛是起到引导各地轨道车爱好者往正确道路上走的作用的。非常希望大家对初学者能有更多的包容,和多多的指导。
玩的人多了,大家才有更多的机会相聚,玩得好的人多了,交流讨论的氛围才更好。
徐老师以为如何。
引用老徐在2006-6-8 23:05:19的发言:
为什么会有如此感慨因为,对于初、中级者来讲用40节来衡量要求太高了........
.......?!?!?!?!?!?!?!........老徐哥..我何時用40節車速來要求人了???.... 我只是預測這軌道大
約不飛車的極限車速而已.... 不是要求啊.... 這種軌道要我跑40節我會很難過的.....
並非說是40節才算是及格之類的話啊.... 台灣上類似這種軌道下最高目前我所知的只看過37節
<過720>車速....以上再快...目前沒有看到有人跑的回來的..... 況且這是自己玩車經驗的技術
....並非是檳榔王大哥所教導的技術範圍或禁止的技術範圍....... 對這軌道感觸之深啊.......
以前不知道我多少車哉在這軌道上..... 如今技術研究有心得..所以才提出來分享.....
基本上這還好吧..... 我沒說這軌道下<高手群雲>比賽的對應技術...... 這樣因該可以吧.......
如果不行...那我只有再潛水去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8 14:56:11编辑过]
一说你就要去再潛水了,哈哈.......太不值了吧
我所说的目的很清楚了,只有普及了基础的东东,才能厚积博发
況且這是自己玩車經驗的技術
....並非是檳榔王大哥所教導的技術範圍或禁止的技術範圍....... 對這軌道感觸之深啊.......
以前不知道我多少車哉在這軌道上..... 如今技術研究有心得..所以才提出來分享.....
基本上這還好吧..... 我沒說這軌道下<高手群雲>比賽的對應技術...... 這樣因該可以吧.......
如果不行...那我只有再潛水去了.........
难道是因为触及机密的原因吗?
我也是联盟会员。希望我的所有发言没有引导泄密的意思。如果有,真的希望徐老师能及时指出。
我非常理解和支持保护研究者技术机密的初衷。
晕.......又不知你在怎样的理解了
公开技术是本论坛最大的特征.......
架空跑道........稳定性是一个大问题啊
对于小学生来讲架空跑道更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娱乐性.......
大家先看清图片上那些手上的车吧.......普及版与架空跑道是比较相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