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好吗?大家为什么会觉得好用呢?真的都了解它的特性吗?在什么情况下它才能发挥特性?四驱车上用3K的碳纤板会有好效果吗?说实话我觉得大家用他只是为了好看和炫耀!!!有人能说出它的全名吗?它又由什么构成的呢?它的弹性模量,比强度,比模量又有谁说的出呢?以前我也喜欢它但不能只因为喜欢就盲目的烂用,那怎么会有好结果呢?请大家好好的想一想。
看来李森车友你的确对于碳纤维的应用又很大的疑惑。
要讨论碳纤是不是好,首先必须对什么是“好”下一个定义。
从你的分析中,我只能总结出“外型美观”是一种“好”。
至于是不是能被人“说出全名”、“说出构成”、说出“弹性模量”,我想和“好”关系不大。
在这里我给你一些其他有可能被列为“好”的标准:
1. 加工容易;
2. 比重小;
3. 强度高;
另外提供一条台湾车手选择碳纤维的理由:
4、5年之前,在台湾还是玻璃纤维的时代,基本上是一个车队做几十辆车去一次比赛,回来基本无剩车;
改用碳纤维之后,每次比赛能剩那么几辆留到下次,从而开始可以有一定积累。
或者你也可以思考一下什么是你认为的“好”,毕竟,每个人都会又自己的想法。
我只知道碳纤维在相同的重量下其强度和刚度高于普同的玻璃纤维。而轨道车是以小型电机为动力的竞速模型,在动力功率一定的情况下,保证强度减轻重量是提高速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当燃还有其它因素)。简单的说就是在保证强度的前题下尽量把车做的轻些这是每个车手都追求的。(我这里说是车手而没说高手是因为就连许多初次玩车的小朋友都知道“车子要轻量化”。也就是说:“地球人都知道”。因此用碳纤维取代玻璃纤维也就很正常了。在这里还要说一下:真正的模型玩家和发烧友追求的就是尽善尽美,有时为了一个微小的提高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而最后的结过并不重要,可贵的是这种精神。这种精什难道不值得炫耀吗。
我只知道碳纤维在相同的重量下其强度和刚度高于普同的玻璃纤维。而轨道车是以小型电机为动力的竞速模型,在动力功率一定的情况下,保证强度减轻重量是提高速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当燃还有其它因素)。简单的说就是在保证强度的前题下尽量把车做的轻些这是每个车手都追求的。(我这里说是车手而没说高手是因为就连许多初次玩车的小朋友都知道“车子要轻量化”。也就是说:“地球人都知道”。因此用碳纤维取代玻璃纤维也就很正常了。在这里还要说一下:真正的模型玩家和发烧友追求的就是尽善尽美,有时为了一个微小的提高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而最后的结过并不重要,可贵的是这种精神。这种精什难道不值得炫耀吗。
我只知道碳纤维在相同的重量下其强度和刚度高于普同的玻璃纤维。而轨道车是以小型电机为动力的竞速模型,在动力功率一定的情况下,保证强度减轻重量是提高速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当燃还有其它因素)。简单的说就是在保证强度的前题下尽量把车做的轻些这是每个车手都追求的。(我这里说是车手而没说高手是因为就连许多初次玩车的小朋友都知道“车子要轻量化”。也就是说:“地球人都知道”。因此用碳纤维取代玻璃纤维也就很正常了。在这里还要说一下:真正的模型玩家和发烧友追求的就是尽善尽美,有时为了一个微小的提高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而最后的结过并不重要,可贵的是这种精神。这种精什难道不值得炫耀吗。
[原创]碳纤好吗?
碳纤只是一个统称,这个问题太笼统了,让人们怎样来交流呢???
3K的碳纤板也只是表明是用3K丝做的板材,它的构层、胶材和密度有N种类的区分,并且还有各厂的工艺
区分等等,据本人了解在这个行业中还没有统一的考量标准!!!!
我只知道我们用的材料全称叫“无结晶碳化石墨树脂纤维板”再加上编织结构和具体原材料的前缀。
车子轻、硬这两点就足够了,完全值得多花那些钱和精力。
只是使用上。。。到底用哪种碳纤板才合适。。。确实值得考究。
F1为什么快?就是大量应用碳纤维。无论用什么材料,快就是道理!
碳纤板是复合材料的一种
具体的各种数据在非金属材料学的书中都能找到~`
希望森哥有空把材料整理出来~~~
让大家好好认识认识吧~```~~~
F1快的原因,还是不要归结得那么简单。
不过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在内,的确起到了一定作用,这一点应该承认。
我们并不是说碳纤维本身不好,而是大家使用上存在问题,若不把碳纤维真正的作用发挥出来,那不就是纯为了美观和炫耀吗?
大家使用的碳纤板,最好的才是以日本东邦公司的HTA(3K)平纹布为增强体配合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为基体压制的板材,中间的夹层均为单向丝,偶尔有块中间夹个一两层编制布的碳纤板,但碳纤维的特性根本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这样的板材胶的比重太高,况且大家把3K的碳纤板裁成最宽不过1厘米的小条,就象使用单项丝压制的板一样,强度还会那么好吗?
请大家上网时留意一下,看看3K的碳纤维都应用在什么地方?1/10的房车底盘,直升机的旋翼,F1的车身等等,但它们使用3K的碳纤维都是有很大的面积的,试想一下,F1这么大的面积才使用3K的碳纤维编制布,我们这么小的车身也使用3K的呢?不觉的存在一定问题吗?况且我们所使用的板材加工工艺怎么能和F1相提并论呢?F1车身制作为真空袋配合热压釜成型,大家的板又是如何生产的呢?
希望大家能够更好的利用碳纤维,将它的特性完全的发挥出来,同时预祝大家的轨道车越跑越快,创造出新的神话~
看了刘东车友的发言,我想本话题应该修改为“碳纤被轨道车合理利用了么?”才比较合适。
碳纤维板材本身所谓一种材料,按照其特点和应用场合,目前来说还是“好”的。
至于轨道车上是否合理利用了碳纤,我想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但是什么是“合理”呢?
我看刘东车友的言语中流露出来的意思,是“最大限度发挥材料的特性”才算是用“好”了。
而目前很多其他车友,包括我个人的观点是,碳纤是否用“好”,以使用前和使用后的对比来看,
换句话说,碳纤是否用“好”,取决于使用后的效果是不是“好”。
而就目前的应用来看,碳纤维的运用,的确让轨道车的某些性能得到了改善。
因此我觉得碳纤维板用在轨道车上,是用“好”了,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至于是否其性能被完全发挥,我想真如刘东车友所说,鉴于应用的面积以及生产工艺无法和F1等相比,
我们目前的实际效果也最多只能到这种地步。
也既是说,就目前我们所能够得到的碳纤维来说,已经“用到头”了。
既然已经“用到头”了,又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我想这个“好”字,还是可以说的。
只有当出现了新型的、更适合轨道车用的碳纤维板材,并且价格和现在的接近的时候,
再说我们现在没有好好利用碳纤维这种材料,才比较有说服力。
对材料没有选择权才是问题的关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