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讨论区列表: 交友与活动

555555555伤心啊。。。

旋风麦林GT 2005/9/28 21:34:15

http://www.mini4wd.org/bbs/dispbbs.asp?boardID=13&ID=1305
E台车。。。

求先刚刚装好,因为邮购噶TH零件到左,所以立即绕左个0.5*2*8。。。搭配2.5:1齿轮。。。

车轮空转速度 68KM/H

在自己的小跑道上跑。。。速度非常满意(也是我最快的 T_T)。。。不过。。。意外立即就来了。。。因为没有能力去磨导轮。。。所以10圈左右就飞车了。。。前面有一片导轮断了。。。纤维也裂了。。。

哎。。。没有邮购TH的导轮皮。。55555 下次一定要记得买。。。


四驱悠悠 2005/9/28 22:05:41

不飞才怪。。
就照图上的。。

小花 2005/9/28 22:59:29

因为没有能力去磨导轮。。。所以10圈左右就飞车了

这个“因为”和这个“所以”之间的连接,是不是太草率一些了?

四驱悠悠又是如何得到“不飞才怪”这样一个结论的呢?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认为是飞车的主要因素?

旋风麦林GT 2005/9/29 0:34:37

引用小花2005-9-28 22:59:29的发言:
因为没有能力去磨导轮。。。所以10圈左右就飞车了

这个“因为”和这个“所以”之间的连接,是不是太草率一些了?

四驱悠悠又是如何得到“不飞才怪”这样一个结论的呢?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认为是飞车的主要因素?

自己检讨下:
1,导轮无打磨(要想办法做了)
2,车身偷空后变得“软”(当初没有听前辈的话T_T)
3,也许我自己的赛道有问题(要换妈妈一定不肯T_T) {我台旧车用轴承代替导轮无飞过[用同一个马达,同比例(2.5:1)齿轮]}
我台旧车: http://www.mini4wd.org/bbs/UploadFile/2005-9/20059523372796584.jpg

就是想到这3点,请提点下小弟。。。

小花 2005/9/29 21:40:12

引用旋风麦林GT2005-9-29 0:34:37的发言:

1,导轮无打磨(要想办法做了)
2,车身偷空后变得“软”(当初没有听前辈的话T_T)
3,也许我自己的赛道有问题(要换妈妈一定不肯T_T) {我台旧车用轴承代替导轮无飞过[用同一个马达,同比例(2.5:1)齿轮]}
我台旧车: http://www.mini4wd.org/bbs/UploadFile/2005-9/20059523372796584.jpg

导轮打磨是目前发烧玩家都未必能够修好的一门课,可以慢慢体会其中奥妙。

车身的软、硬,的确会影响车的稳定性,不过就图上的底盘看,在没偷空之前,就很硬么?
个人以为没偷空之前也达不到可以保证稳定性的硬度。

飞车的原因有很多,找几点能谈的来谈:

1. 飞车的前提条件,是车“快”,慢车,甚至是停在轨道中的车,是不会飞的。
而到底多“快”才会飞,取决于每台车不同的设置,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2. 飞车的形式,有2种可能:向外翻出、向内抬出
这两种形式的区别在于飞车的时候和轨道接触的导轮是向上还是向下运动。
单层导轮多为向外翻出的形式,双层导轮的抬脚车则更多是向内抬起而飞出。

而打磨导轮能够起到的效果,更多是在第二种形式中提供一些抓力,对于第一种形式的飞车起不到太大作用。

3. 改变车的稳定性和速度,并非只能从电机、电池、齿轮比上去动脑筋,这只能改变你的动力。
更可能的情况,是改变导轮的位置、重心的位置、轮胎的打磨角度等等。

在你有一个速度之后,换几个孔安装导轮、或者增加或者减少几片垫片再去跑,会发现速度和原来又不一样。

而你换了一个车台,说这个车装了轴承,没飞,我就看不出其中有什么科学依据。
真要那么说,那么首先要是同一个车台,并且轴承的安装位置、直径、和轨道的接触高度等和导轮完全相同,
这样作为判断“导轮没有打磨引起飞车的依据”才比较合理。

所以思路要放开一些,不要把对飞车的原因那么早就下结论。

旋风麦林GT 2005/9/29 21:57:12

引用小花2005-9-29 21:40:12的发言:

而你换了一个车台,说这个车装了轴承,没飞,我就看不出其中有什么科学依据。

这个我只能说是轴承接触赛道的面积比导轮多好几倍,可能就因为这样,轴承的磨擦力比导轮好,所以稳定点吧。。。

小花 2005/9/30 20:24:07

轴承接触赛道的面积比导轮多好几倍,看看新轴承跑几圈后的磨损情况再下此结论为妥。

不过单从接触面积来看,应该无法确定摩擦力吧?
不知道你们那里有没有卖塑料瓶装的可口可乐等饮料。
观察一下它的瓶盖,是一棱一棱的,而不是光滑的。
这种设计手握上去,接触面积肯定是比光滑的要小的,但是是不是觉得要比光滑的瓶盖打开要方便呢?

何况,轴承和导轮,在直径上已经有区别了,再谈摩擦的变化已经建立在不一致的比较基准之上。
而且车台还是换过的,变动因素太多了,下结论不能太草率啊。

旋风麦林GT 2005/10/4 22:25:40

哈哈。。。磨完导轮后,吾飞啦。。。上传下我用尼磨导轮噶机器。。。 一个玩具车“雷奇威”车壳+一个普通540马达+“雷奇威”的前轮。。。。。。

旋风麦林GT 2005/10/4 22:28:23

架车除左磨过导轮外还有挖空了电池的位置,电池放置的高度与原来相比降低了少少,这样应该是可以降低重心。。。。。。

» 发表对本话题的回复,请用图形模式浏览: 555555555伤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