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讨论区列表: 交友与活动

[公告]转载上海F1赛场宣传片

老徐 2004/2/17 4:22:08

mms://202.109.110.35/video/ics_video/icstopic_01_c.wm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2-18 10:04:11编辑过]

老徐 2004/2/17 4:59:45

F1各大车队介绍:
法拉利车队
车队国籍:意大利
车手冠军次数:13
参赛车队冠军次数:13
分站冠军次数:169
第一次参赛:摩纳哥大奖赛(1950)
第一场胜利:英国大奖赛(1951)
参赛场次:688场
总积分:3983.7
引擎:法拉利-V10
轮胎供应商:石桥(Bridgestone)
底盘制造商:法拉利
官方网站:www.ferrari.it
2004赛季车队车手

01- 迈克尔•舒马赫  02- 鲁本斯•巴里切罗  
车队简介
法拉利车队成立于1929年,车队总部在Modena。法拉利车队是F1历史上最具历史传奇色彩的车队,红色是法拉利车队的标志色。
  成立初期的法拉利是为阿尔法-罗米欧出赛的,直到上世纪40年代之后,法拉利才脱离阿尔法-罗米欧,成为完全独立的一支赛车队。
  法拉利厂徽"跃马"的司标,其来由有着一段传奇色彩的经历,这"跃马"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空战英雄Francesco Baracca家族赠与恩佐•法拉利的礼物,而恩佐则将这荣耀的"跃马"作为了法拉利厂徽。
  上世纪的70年代是法拉利车队在F1风光无限的十年,在奥地利车手劳达的强悍驾车风格的作用下,车队赢得了无数次的胜利,在1979年拿下了年度车队总冠军。但恩佐做梦也没想到,法拉利这次取得的冠军与下一次车队获得冠军的时间竟要相隔20年,1999年F1赛季法拉利车队才又一次夺得冠军。可是恩佐没能亲眼目睹1999年法拉利夺冠的场景,恩佐•法拉利在1988年8月14日病逝于Modena,享年90岁。
  80年代的法拉利车队则是由亚克•维伦纽夫的父亲G•维伦纽夫担任车手。在1982年时,法拉利F1赛车首次引进Turbo引擎,但车队的表现起伏不定。1992年开始,法拉利由让•托德掌管车队以后,车队的表现恢复了正常。1995年赛季以后,法拉利签下了冠军车手迈克尔•舒马赫,车队从此实力大增,1999年取得车队年度冠军。2000年开始,意大利这匹红色烈马腾飞上了车队参加F1锦标赛历史上的颠峰,法拉利车队与车王迈克尔•舒马赫蝉连了2000、2001、2002、2003年度的车手与车队世界冠军。值得一提的是2002赛季在F1大奖赛17站的比赛中,法拉利势如破竹地获得了其中15站的冠军,这次迈克尔•舒马赫是第5次夺得F1锦标赛车手冠军。特别是在2003年度的赛季中,迈克尔•舒马赫更是第6次荣登F1世界冠军的宝座。迈克尔•舒马赫这一辉煌的战绩,不仅让所有F1的车手望冠心叹,而且也为车王迈克尔•舒马赫本人以及充满传奇色彩的法拉利车队,写下了F1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页。法拉利车队在2004年度车手的阵容依然是迈克尔•舒马赫与甘为“绿叶”始终保持第二的车手鲁本斯•巴里切罗搭档。


威廉姆斯车队
车队国籍:英国
车手冠军次数:7
车队冠军次数:9
分站冠军次数:112
第一次参赛:阿根廷大奖赛(1978)
第一场胜利:英国大奖赛(1979)
参赛场次:447场
总积分:2336.5
引擎:宝马-V10
轮胎供应商:米其林(Michelin)
底盘制造商:威廉姆斯-宝马
官方网站:www.bmw.williamsf1.com

2004年赛季车队车手

03- 胡安• 蒙托亚 04- 拉尔夫•舒马赫

车队简介

威廉姆斯车队是于1977年成立的,车队成立初期一共只有17个人员,其中包括车手

人数。威廉姆斯车队从设计第一辆FW06赛车开始,一直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F1大奖

赛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劲旅。

上世纪80年代是威廉姆斯车队光环照耀的一段时期,芬兰籍的车手Keke Rosberg

为车队出赛,一鸣惊人地为车队夺取了第一个年度车手冠军。1983年 威廉姆斯车队更

是有了骄人的成绩,共计赢得1980、1981、1986、1987年4次年度车队冠军。在90年

代,威廉姆斯车队曾有塞纳、戴维•库尔哈德、亚克•维伦纽夫、弗伦岑等车手的加入,

其中具有传奇色彩的车手——塞纳,于1994年在伊莫拉赛道Tamburello Chicane弯道

撞墙而亡。这次的意外事故导致车队陷入致塞纳过失之死的官司纠纷之中。

在进入2000年之际,威廉姆斯车队与宝马汽车厂家合作,组成了F1威廉姆斯-宝马

车队。在建队的第一年就签下了车手拉尔夫•舒马赫与简森•巴顿,威廉姆斯在2002年取

得的成绩,已经实现了车队所定年度第二名的目标。2003、2004这两个年度车手阵容

保持不变,依旧为胡安•蒙托亚与拉尔夫•舒马赫搭档。在2004年元月,威廉姆斯是F1所

有车队中第一个发布和推出赛季新款赛车——FW26的车队。可以这么说,在2004F1新

赛季中,威廉姆斯将是F1各车队中的极少数几支拥有坚强实力,挑战、威胁法拉利霸主

地位的车队。


迈凯轮车队
车队国籍:英国
车手冠军次数:11
车队冠军次数:8
分站冠军次数:137
第一次参赛:摩纳哥大奖赛(1966)
第一场胜利:比利时大奖赛(1968)
参赛场次:562场
总积分:2898.5
引擎:Mercedes V10
轮胎供应商:米其林(Michelin)
底盘制造商:McLaren Mercedes
官方网站:www.mclaren.net

2004赛季车队车手

05- 戴维•库尔哈德   06- 基米•莱科宁  

车队简介

成立于1963年的迈凯轮车队是由Bruce McLaren所创立的。F1赛车中的迈凯轮制造的赛车,首次参赛是在1966年的摩纳哥大奖赛。Bruce McLaren在1970年6月2日一次试车中,不幸意外身亡。
  在F1赛站中,迈凯轮车队第一次的大奖赛获胜是在1968年的比利时大奖赛上。由Bruce McLaren驾驶的M7赛车所夺得。1974年迈凯轮车队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冠军,这是在Teddy Mayer的带领下,也是车队第一次与Marlboro合作。这次迈凯轮与Marlboro合作的成功,为双方奠定了以后连续达22年合作的基础。1976年迈凯轮车队的车手James Hunt以一分险胜Niki Lauda夺得世界冠军。
  现在的迈凯轮车队是在1980年9月,由迈凯轮车队与Project Four公司合并而成的。Project Four是一家英国公司,老板就是迈凯轮车队现在的车队经理丹尼斯。
  当时的丹尼斯为车队带来了新的设计师和专业理念,1981年车队就推出了第一部碳纤维单体结构的F1赛车——MP4。1982年TAG("Techniques D'Avant Garde")集团入股车队成为股东之一。1983年车队开发出一台新的涡轮引擎,这台新开发的引擎使得迈凯轮在80年代中期称霸F1赛坛,车队靠新开发的引擎曾赢得过三次世界冠军。这三次的冠军时间是在1984年由Lauda赢得冠军,1985年及1986年的冠军则是由Prost赢得。
  1985年开始,TAG集团成为迈凯轮的主要股东。在1988年迈凯轮开始与Honda合作,双方合作期间,车队在F1赛场上创造出了许多优异的成绩,当时塞纳和普罗斯特这两位车手的黄金搭档组合,使车队在全年16场大奖赛的比赛中,共赢得了15场大奖赛的胜利,该年度的车手总冠军是由塞纳获得。第二年迈凯轮所用的HONDA-V10引擎也使车队在年度16站大奖赛的比赛中,赢得了10场大奖赛的胜利,这次年度车手总冠军是由普罗斯特所赢得。然而一山难容二虎,普罗斯特和塞纳的同门阋墙让车队产生了分裂,于是普罗斯特在第二年就退出了迈凯轮车队,改投为法拉利车队效力。
  1990年和1991年迈凯轮车队的表现陷入了低潮,车队成绩的不理想,因此失去了与HONDA继续合作的机会。1995年车队开始与Mercedes合作,尽管赛季开始时双方的合作并不愉快,但是车队的实力得以重塑。在1998年和1999年的两个赛季,车队车手米卡•哈基宁连续拿下了年度冠军之后,迈凯轮才重新回到一流车队的行列当中。2000年赛季开始,面对霸主红色烈马法拉利车队的强悍实力以及重整旗鼓的威廉姆斯车队的挑战,迈凯轮陷入了三方相互间的缠战之中。2001年赛季之后,世界冠军车手米卡• 哈基宁正式退役,车队就由芬兰小将莱科宁与库尔哈德搭档上阵。在2002年赛季,车队年度成绩排名第三位。2003年赛季,迈凯轮车手阵容不变,还是库尔哈德与莱科宁,车队年度排名依旧保持在第三位,年度车队的总得分是142分。迈凯轮车队拥有空气动力大师Adrian Newey及顶尖的运作团队,是霸主法拉利车队最担心的头号竞争对手。2004年赛季,迈凯轮车手阵容还是车队的老臣子库尔哈德与莱科宁搭档。

雷诺车队
车队国籍:法国
车手冠军次数:0
车队冠军次数:0
分站冠军次数:16
第一次参赛:英国大奖赛(1977)
第一场胜利:法国大奖赛(1979)
参赛场次:158场
总积分:423
引擎:雷诺-V10
轮胎供应商:米其林(Michelin)
底盘制造商:雷诺
官方网站:www.renaultf1.com
2004赛季车队车手
07- 加诺•特鲁里 08- 费尔南多•阿隆索
车队简介

贝纳通车队是雷诺车队的前身,贝纳通车队于1986年正式成立,曾拥有著名车手Gerhard Berger,并在成立之年的墨西哥大奖赛上首次赢得冠军。
  1994年贝纳通车队中的迈克尔• 舒马赫赢取了个人的首次世界冠军,并于第二年拿下车手与车队冠军。到了90年代后期,车队的成绩下滑到了谷底。
  2001年度赛季,车队签下借自于威廉姆斯车队的年轻车手巴顿与费斯切拉搭伴,可是车队成绩仍就排在第七名,赛季结束之后由法国雷诺汽车厂家收购并改名为雷诺车队。2002年赛季正式打出雷诺车队的旗帜,车手阵容是巴顿与费斯切拉,这年车队的成绩有了大幅的提高,年度跃进到第四名。2003年赛季由加诺• 特鲁里和被车队老板布里亚托尔喻为迈克尔•舒马赫接班人的费尔南多• 阿隆索搭档出赛,阿隆索在年度赛季中夺得匈牙利大奖赛冠军,年度车手排名第6名,总积分55分;车队在2003年度赛季的排名是第4名,总积分88分。2004年车队阵容依旧是加诺•特鲁里和费尔南多•阿隆索搭档。

英美车队
车队国籍:英国
车手冠军次数:0
车队冠军次数:0
分站冠军次数:0
第一次参赛:澳洲大奖赛(1999)
第一场胜利:0
参赛场次:83场
总积分:70
引擎:Honda V10
轮胎供应商:米其林(Michelin)
底盘制造商:BAR Honda
官方网站:www.bar.net
2004赛季车队车手

09- 简森•巴顿 10- 佐藤琢磨

车队简介

英美(BAR)车队是于1997年底成立的,资金的提供是英美烟草公司。BAR(British American Racing)的成立,事实上是并购了F1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泰利尔车队。
  泰利尔车队由K• 泰利尔于1951年成立,车队在1964年签下著名的传奇车手斯图尔特,斯图尔特在1971年和1973年两次获得年度车手冠军。在泰利尔车队参加F1大奖赛的30年期间,车队共参加了433场大奖赛的比赛、赢得了23次大奖赛的冠军、14次的竿位、20次单圈最快记录、1次车队年度冠军(1971年)、及2次年度车手冠军(1971年、1973年),可谓是F1历史上战绩辉煌的一支老牌车队。
  继承泰利尔车队传统的BAR车队在1998、1999这两年的赛季中,表现相当的糟糕,车队中1997年度赛季的世界冠军车手亚克•维伦纽夫,竟然在1999年赛季中,在赛季全部16场大奖赛的比赛中没有取得一点的积分。在2000年赛季以后,BAR车队取得了Honda车厂的引擎作为后盾,为车队取得好成绩提供了保障,车队全年拿下与贝纳通车队相同的20分的积分而共同并列年度车队排名第四名。
2001、2002年赛季车手阵容为亚克•维伦纽夫与潘尼斯。车队在2001年赛季排名在第五名,在引擎不断出现问题的2002年赛季,车队成绩便滑落到了第八名。2003年车手阵容改为亚克•维伦纽夫与简森•巴顿。在2003赛季中,由于简森•巴顿的优异表现,以及从2003年度新积分制度上的得益,使得车队年度排名登上第五的位置。然而,因落日黄花的亚克•维伦纽夫成绩的不佳,在日本大奖赛开赛之前被日本车手佐藤琢磨所替代,而佐藤琢磨在日本大奖赛上为英美车队取得了3分的积分,显示了他较强的竞争力。因此2004年赛季车队车手阵容是简森•巴顿和佐藤琢磨搭档。

索伯车队
车队国籍:瑞士
车手冠军次数:0
车队冠军次数:0
分站冠军次数:0
第一次参赛:南非大奖赛(1993)
第一场胜利:0
参赛场次:181场
总积分:141
引擎: Petronas V10
轮胎供应商:石桥(Bridgestone)
底盘制造商:Sauber Petronas
官方网站:http://www.redbull-sauber.com
2004赛季车队车手
11- 基卡洛•费斯切拉
12- 弗理佩•马萨
车队简介

彼得•索伯于1990年成立索伯车队,现总部位于瑞士。索伯的第一辆赛车是与AMG-Mercedes合作,并参照和模仿勒芒C组原型车而诞生的。索伯车队的赛车是1993年第一次出现在F1大奖赛上的。车队成立迄今未夺得过大奖赛冠军,但车队还是零续地取得过几次积分的点数。
1997年对索伯车队来说是其发展的转折点。在这一年,彼得•索伯成功地取得了1996年度法拉利赛车引擎的提供,同时也争取到了马来西亚石油公司的赞助,车队为此全称改为:Sauber Petronas Formula One Team。在1999年赛季,索伯车队的车手是法国名将Jean Alesi和Pedro Diniz搭档出赛。2000年Alesi离索伯而去,加入了普罗斯特车队。
2000年赛季,索伯车队车手的阵容是Pedro Diniz和替补的Mika Salo。2001年赛季,在尼克•海德费尔德与新人莱科宁这两位车手的合作下,为车队拿下年度排行第四名的佳绩,这成绩仅次于传统的三大强队。在2002年赛季,由尼克•海德费尔德与弗理佩•马萨搭档,车队取得年度第五名的成绩。2003年赛季车手阵容为海德费尔德与弗伦岑搭档比赛,车队取得年度第六名的成绩。2004年车手阵容变为基卡洛•费斯切拉和马萨搭档。

美洲虎车队
车队国籍:英国
车手冠军次数:0
车队冠军次数:0
分站冠军次数:0
第一次参赛:澳洲大奖赛(2000)
第一场胜利:0
参赛场次:67场
总积分:39
引擎:Cosworth V10
轮胎供应商:米其林(Michelin)
底盘制造商:Jaguar Cosworth
官方网站:www.jaguar-racing.com
2004赛季车队车手

14- 马克•韦伯 15- 切斯廷•克莱恩

车队简介

英国美洲虎汽车厂家一直是勒芒赛事跑赛的常胜者,其于1999年时买下了由三次F1世界冠军获得者斯图尔特组建的Stewart-Ford车队,并以美洲虎车队命名,正式加入了2000年F1大奖赛。
  2000年美洲虎车队参赛的车手是来自于法拉利的Eddie Irvine及老将Johnny Herbert,引擎的供应商是Cosworth。美洲虎车队依靠着其长年参加勒芒赛事所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开始涉入F1大奖赛的初期目标是以学习为主。
  自美洲虎车队成立之初,车队多次面临内部人事变化的困扰。直到2001年8月,前世界冠军Niki Lauda取得福特集团的支持担任车队老板后,车队的面貌有了些改善。2002年队中两位车手Eddie Irvine与Pedro De La Rosa不合拍,全年仅老将Irvine为车队拿下8分,车队排行在第七名,这一成绩使得Niki Lauda失去福特集团的信任而被撤换。2003年赛季美洲虎车队大胆启用仅一年F1参赛资历的韦伯与新手安东尼•皮佐尼亚搭档,韦伯取得车手排名第十,总分17分。车队排行依旧在第七名。2004年赛季车队阵容改为马克•韦伯和切斯廷•克莱恩搭档。

丰田车队
车队国籍:日本
车手冠军次数:0
车队冠军次数:0
分站冠军次数:0
第一次参赛:澳大利亚大奖赛(2002)
第一场胜利:0
参赛场次:33场
总积分:18
引擎:丰田-V10
轮胎供应商:米其林(Michelin)
底盘制造商:丰田
官方网站:www.toyota-f1.com
2004赛季车队车手

16- 达•马塔 17- 奥里弗•潘尼斯

车队简介

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厂商丰田,进军F1大奖赛的目的,是从丰田占领欧洲市场来考虑的。丰田是在1999年向FIA申请成为F1车队中的第12支车队的。丰田原本计划在2003年赛季正式开始参加F1大奖赛比赛的,但由于FIA规定注册F1的车队必须在12个月之內参加F1大奖赛,否则违规的车队将遭到保证金的重罚处理。丰田怕违规而损失四千八百万美金的保证金,只好提前一年在2002年度进入F1大奖赛开始比賽。
  丰田一直是WRC赛场上的常胜者,其参与的汽车赛有房车赛、勒芒24小时拉力赛、F3等等。美国丰田公司甚至还提供CART赛车的引擎。自从丰田汽车厂商全力投入F1大奖赛开始,丰田有计划的在仿效法拉利,开始自己设计制造引擎和赛车底盘。
  第一辆丰田F1概念赛车是于2001年3月23日在法国南方的Paul Ricard赛道上显现的。2002年丰田F1赛车正式在大奖赛上跑赛时,车手的阵容为Mika Salo和Allan McNish。2002年的赛季中,车队在澳大利亚大奖赛与巴西大奖赛上都跑出了排名第六名成績,总计拿下2分的积分。这一成绩对于一支全新的车队而言,是来之不易的。
  2002年赛季結束后,丰田宣布撤换Mika Salo与Allan McNish这两位车手,改由从BAR车队跳槽过來的法国车手潘尼斯与2002年CART赛冠军巴西车手达•马塔在2003赛季搭挡出賽。原本在测试中表现不佳的达•马塔,随着经验的积累而表现的越来越出色了,其2003赛季的成绩甚至超过队友潘尼斯。
  2004年丰田仍將由潘尼斯和达• 马塔搭挡,目标是争取年度车队排名第五。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丰田不惜代价的投入了巨額资金,更揽入了原雷诺技术总监加斯科加盟,让其担任底盘技术总监之职务,希望以加斯科在空气力学与底盘方面的专才来进一步提升丰田赛车的竞争力。

乔丹车队
车队国籍:爱尔兰
车队冠军次数:0
车手冠军次数:0
分站冠军次数:4
第一次参赛:美国大奖赛(1991)
第一场胜利:比利时大奖赛(1998)
参赛场次:213场
总积分:274
引擎:Cosworth V10
轮胎供应商:石桥(Bridgestone)
底盘制造商:Jordan
官方网站:www.f1jordan.com
2004赛季车队车手

(18)-尼克•海德费尔德 (19)-乔吉洛·潘塔诺

车队简介

埃迪• 乔丹于1990年成立乔丹车队,并在1991年正式参加F1锦标赛。在最初发展的十年间,车队于1998、1999两年间赢得过3次大奖赛冠军,并在24场比赛中20次取得积分。尤其是1998赛季乔丹车队突出的表现,打破自1989年以来法拉利、迈凯轮、威廉姆斯及雷诺车队四强鼎立的局势,并且1999赛季乔丹车队的成绩远超过战绩辉煌的Benetton与威廉姆斯车队,同法拉利、迈凯轮形成三强态势。
  乔丹车队的总部位于英国银石赛道附近,拥有自己的风洞设备。1999年赛季乔丹车队的车手是弗伦岑及达蒙•希尔(Damon Hill)。弗伦岑在1999年赛季取得年度54分的积分,车手总排名第3,这也是车队历史上最佳的成绩。2000年赛季由车手特鲁里顶替达蒙•希尔,但由于Mugen引擎差强人意的耐用性,使得乔丹车队当年的比赛成绩无法与颠峰时刻的1999赛季相比较。2001年赛季由Jean Alesi与特鲁里搭档,成绩仍没有太大起色。2002年乔丹赛车采用与BAR相同的Honda厂商的引擎,由弗伦岑与日本车手佐藤琢磨联手,但成绩仅就维持在第六名,无法改变二线车队的命运。由于连续多年成绩不理想,乔丹车队失去了一些赞助商,在2003年赛季车队财务状况更是受到严重的影响,是乔丹车队有史以来最困窘的一个赛季。在F1大老板伯尼等人的全力协助下,乔丹车队得到了不错的电视转播权的利益分配,再加上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和上海国际赛车场的合作以及支持,使乔丹车队的形象有了提升,这也让乔丹从绝望中又找到了一线生机。2003赛季基卡洛•费斯切拉 在巴西分站赛为车队幸运地夺得冠军,这是乔丹车队时隔近4年后又一次站在了领奖台的冠军位置,也使得乔丹车队参加第200场大奖赛的庆祝活动变得更有纪念意义。2004年度车队签下了尼克•海德费尔德和乔吉洛·潘塔诺两位车手。

米纳尔迪车队
车队国籍:意大利
车手冠军次数:0
车队冠军次数:0
分站冠军次数:0
第一次参赛:巴西大奖赛(1985)
第一场胜利:0
参赛场次:308场
总积分:30
引擎:Cosworth V10
轮胎供应商:石桥(Bridgestone)
底盘制造商:Minardi
官方网站:www.minardi.it
2004赛季车队车手

20- 吉米•布鲁尼(已签约) 21- 佐尔特•鲍姆加特内(待确认)

车队简介

米纳尔迪车队成立于1979年,最初是参加欧洲F2锦标赛赛事的。后来Giancarlo Minardi在1985年买下了车队并加入了F1的行列里。车队长年一直被财务问题所困。米纳尔迪的第一位车手是Pierre Luigi Martini,后被Alessandro Nannini所替代。
  当时米纳尔迪引擎的耐用度非常差,车队的成绩就自然谈不上了。1989年米纳尔迪回到车队中,其成熟的技巧吸引法拉利的注意,所以在1991年时,法拉利就成为米纳尔迪车队的引擎供应商。在1992年,米纳尔迪改用Lamborghini引擎。一直以来,米纳尔迪车队在空气力学的研发上无所进展,在技术与资金匮乏的情况下,车队更是无法吸引有实力的车手,所以成绩一直是排名垫底。
  2000年赛季,车队拥有车手Marc Gene与Gaston Mazzacane,使用Cosworth引擎,成绩依旧在排名垫底之列。在2001年赛季,车队签下了年轻的车手阿隆索与Tarso Marques。虽然车手阿隆索也未能帮米纳尔迪车队拿下任何一点积分,但是他在2001年美国站GP测时赛中压倒1997赛季世界冠军英美车队的亚克• 维伦纽夫的突出的表现,显现了阿隆索潜在的强劲实力。
  2002年米纳尔迪车队改由韦伯与首位华裔车手熊龙出任车队车手,赛车引擎是以旧Peugeot为基础,通过改进而来的Asiatech引擎,Mark Webber在澳大利亚大奖赛取得第五名,为米纳尔迪车队写下了历年来最好名次的记录。米纳尔迪车队因成绩经常垫底,不但使得车队形象一直不能提升,财务困境也是一直无法解决。2003年赛季得助于电视转播权利益的分配与维斯塔潘所带来的赞助支持,车队总算在财务困难的有惊无险之中渡过了。2003年车手的阵容是身高192厘米的威尔森与维斯塔潘。像乔丹车队一样,保罗•斯托达特这位米纳尔迪车队的老板毫不讳言的一再强调:米纳尔迪对于2004年车手的要求条件,主要还是看重于其是否能拉来资金的赞助。斯托达特一方面不停断的为新人提供其成为米纳尔迪测试车手的机会;另一方面试图通过对测试车手机会的提供,寻求到能像阿隆索、韦伯这样有潜质的车手,同时还可不间断地寻求到其他的资金赞助。因此2004年第一位公布的正式车手名单是从2003年测试车手晋升而来的意大利的年轻车手吉米•布鲁尼,而匈牙利的车手佐尔特•鲍姆加特内,原先也是在车队考虑确定车手阵容的范围内,但因赞助协议的问题,截止到1月18日,鲍姆加特内最终的车手身份还有待车队确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2-17 17:26:18编辑过]

这个叫什么东东?

苦瓜 2004/2/17 19:54:39

老徐 茶余饭后有节目了 哈哈哈哈

老徐 2004/2/18 10:07:33

哈哈~~~想加入请去进:http://www.icsh.sh.cn/cn/

老徐 2004/2/18 10:13:13

(转载)2004年度F1赛程


2003年12月12日,世界赛车委员会在摩纳哥召开会议,公布了2004年度F1赛程:
1、3月07日——澳大利亚大奖赛(墨尔本Melbourne)
2、3月21日——马来西亚大奖赛(吉隆坡Kuala Lumpur)
3、4月04日——巴林大奖赛(巴林Bahrain)
4、4月25日——圣马利诺大奖赛(伊莫拉Imola)
5、5月09日——西班牙大奖赛(巴塞罗那Barcelona)
6、5月23日——摩纳哥大奖赛(蒙特卡罗Monte Carlo)
7、5月30日——欧洲大奖赛(纽博格林Nurburgring)
8、6月13日——加拿大大奖赛(蒙特利尔Montreal)
9、6月20日——美国大奖赛(印地安纳波利斯Indianapolis)
10、7月04日——法国大奖赛(马格尼Magny Cours)
11、7月11日——英国大奖赛(银石Silverstone )
12、7月25日——德国大奖赛(霍根海姆Hockenheim)
13、8月15日——匈牙利大奖赛(布达佩斯Budapest)
14、8月29日——比利时大奖赛(斯帕Spa-Francorchamps)
15、9月12日——意大利大奖赛(蒙扎Monza)
16、9月26日——中国大奖赛(上海Shanghai)
17、10月10日——日本大奖赛(铃鹿Suzuka)
18、10月24日——巴西大奖赛(圣保罗Sao Paulo)


2004年英国大奖赛比赛日期将从原先暂定的7月4日改至7月11日;而法国大奖赛比赛日期将从原先暂定的7月11日改至7月4日,并且法国大奖赛是否能够如期举行取决于以下两项条件能否在2003年12月31日之前达成:
1)一级方程式管理公司(FOM)与法国赛车运动协会之间签署F1赛事合同,并且国际汽联收到此合同的确认。
2)所有参加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的车队同意法国大奖赛如期举行。

小吴 2004/2/27 8:52:17

有什么先进技术可接见么??

陈鹏大超哥 2004/4/11 14:32:46

老徐好,我是四川德阳周乐崖的徒弟,请多关照。呵呵

» 发表对本话题的回复,请用图形模式浏览: [公告]转载上海F1赛场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