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翼
马达底盘和过渡齿轮
-6/200961916145697371.jpg[/UPLOAD]
1.手机照的,加上光线又不太好,将就看吧。
2.原装车轮较大直径30MM,130马达带不动,换成23左右的轮胎合适。
3.国内已有厂家模仿出中置马达车,什么时间上市不知道。
4.TH正在用碳纤和CNC加工设计改进此类型的车。
5.欢迎大家踊跃讨论,我相信会比排齿车更加合理,更加快速。
估计很快有得卖了吧。
lz你改了传动齿,用3.5:1的绿色齿搭配4.3:1的橙色齿,这样绿色齿跳动吗,个人认为传动效率会有所降低,特别是在紫色马达齿与绿色齿的传动上。
我已经开了个小窗,能看见齿轮的传动情况,应该很顺,不跳动,它也没地方跳动。
每个齿轮的啮合和间隙都要仔细调整,不是拿原装的东西放进去就OK。
主席..这车看来是分段的..跟整体底盘来比..车体硬度能跟得上吗??国内的超星模王的中置马达车已经上市有一年了..我有卖..但还没空去玩过...它的底盘是整体的..
强度肯定不行,但是玩玩的话,田宫车能跑个二三十节也不错了,如果拿它来比赛,还要再下功夫。顺便说一句CXMW的更不行。
这前后翼没见过呢。。。!
魏叔,
强度方面,我觉得这个底盘如果把电池扣卡好,算上电池和马达的强度,我觉得腰已经足够硬了。
并且这个底盘田宫也有出渗碳版本的。
但是有个疑问:马达是一直向左或者向右旋转的,
那么会不会一边抬脚抬过头而一边抬不起来?
遥控车上不是有个陀螺效应这么一说么
何况轨道车的马达转速那么高
一个轴心的重量达到那个速度的话对抬脚的平衡程度会不会有影响?
如果有岂不是影响车子在龙王道里的节奏?
酷,为什么车壳不涂鸦
回小玄:
轨道车也应该有陀螺效应,但是可以忽略不计,原因有二,1.车重120克以上,转子重10克以下,只有刚发车时,有一点转动惯量会影响到抬脚的左右不对称。2.车子跑起来后,马达和转子接近匀速工作,看一下计时器就知道,三圈应该误差在0.01秒之内,所以还是可以当成左右对称的。 飞机上的陀螺是通过伺服系统加上力矩放大,才会起作用,能够稳定方向。
这样解释能明白?
引用小煜在2009/6/20 9:28:56的发言:涂鸦?还有更轻更漂亮的车壳。
酷,为什么车壳不涂鸦
我把传动改了一下,因为轴受力会变型,所以还要加装2个支架,做好在上图吧
还有一点就是MS中置底盘有两款,还有一款是轻量化的MS-L底盘,SHV1600电池放到普通中置底盘上会很紧很卡,放到轻量化中置底盘上就正好啦。还有因为齿轮的齿型问题,大家做中置4齿车(就是上面这形态)一定要注意盆齿的方向,不是随便左右都可以放的
MS 这个新底盘 好处吗电机在中间 电池2边 不会偏重 但齿轮比好像很大我也弄个一便宜 2我门这很多
上图CXMW的车才十几块钱,买来以后换轴承好导向轮,效果也算凑合。
现在需要解决的就是推出专用超长轴电机和配套的一级传动齿轮。我试过老魏做的方法,但是总感觉齿轮比不合适,用12T去带动原来田宫炮弹飞车里的大直径盆齿会好一点
韩欢哥的马达轴如此之长 在哪弄的?
很多选择可以啊,比如2毫米的中空传动轴,2毫米的超长钻头,2毫米的模具脱模棒,很多选择,只是不知道用中空的轴做马达轴,会不会影响电机性能,还要多实验 ,哈
引用韩欢在2009/6/24 16:23:49的发言:
很多选择可以啊,比如2毫米的中空传动轴,2毫米的超长钻头,2毫米的模具脱模棒,很多选择,只是不知道用中空的轴做马达轴,会不会影响电机性能,还要多实验 ,哈
哈哈 谢谢欢哥 我本也想用中空的传动轴 但不知会有多大影响~
而且加长之后 力臂也就加长 就算装上支架 在传递上会不会没有田宫那种设计的效率高? 也得多实验啊
您好,我是马来西亚的车友,我们最近都在玩着款车,原因是我们这里通常都有跳台和换道桥,这款式最方便的,不需要很多的设定就可以很平衡了(在规则底下,我们都很慢,呵呵),日本方面很多车手都把它改成架子车,超大轮径,但是,比较少人玩,因为很难设定为高速款式,通常他们都玩 vs地盘。
但是,我认为原装1。9万转马达不足以带动35mm大直径轮。另外,分体让车身很松动,这点让我很烦,通常是在靠近主体的螺丝孔上上螺丝锁紧。
我有几个问题,请问在低转速马达下(如1.9万转),轮子直径大概多少效率比较好?轮面的接触面该如何设定?我的设定前面2mm 后面3mm接触面,轮子直径大概30mm, 这样会不会太窄幅?
另外,由于马达太弱了,我唯有把导轮尽量靠近车体,没有办法像魏先生的设定,这样,我们的车有很拖卸的感觉,好像拉不动似的。
感谢赐教
引用bigsos在2009/6/24 20:42:29的发言:
您好,我是马来西亚的车友,我们最近都在玩着款车,原因是我们这里通常都有跳台和换道桥,这款式最方便的,不需要很多的设定就可以很平衡了(在规则底下,我们都很慢,呵呵),日本方面很多车手都把它改成架子车,超大轮径,但是,比较少人玩,因为很难设定为高速款式,通常他们都玩 vs地盘。但是,我认为原装1。9万转马达不足以带动35mm大直径轮。另外,分体让车身很松动,这点让我很烦,通常是在靠近主体的螺丝孔上上螺丝锁紧。
我有几个问题,请问在低转速马达下(如1.9万转),轮子直径大概多少效率比较好?轮面的接触面该如何设定?我的设定前面2mm 后面3mm接触面,轮子直径大概30mm, 这样会不会太窄幅?
另外,由于马达太弱了,我唯有把导轮尽量靠近车体,没有办法像魏先生的设定,这样,我们的车有很拖卸的感觉,好像拉不动似的。
感谢赐教
你好 我也做了几辆这个底盘的车 不过的没有用原装马达 而是用TH35片换了转子中间的轴
在低速马达的情况下 您的轮子直径还是有点太大了 个人感觉在23左右就不错
要决定前后的触地面积,首先要知道你用的是什么胎 抓地如何 。。。
导轮太靠近车体不是什么好方法 会导致过弯的阻力很大
我们通常使用原装附属的粉红胶胎,基本上和AD以前蓝色的胶胎相似。
低转速马达下,设定胎接触面接触面: 前 2mm 后3mm 妥当吗?
可以请教下,导论设定和前后轮的距离的关系吗?看了以前的文章还是不太明白
好像导轮离开前轮较近;离开后轮较远的设定比较被广泛使用。可以请您们解释一下吗。
非常感谢
那种胎皮打磨后抓地效果还是不错的 前2后3的设置也是可以的 不过要是我我会选择前3后3~4 而且轮径在23
前后导轮离轮胎的远近决定了车子在轨道中的行驶路线和方式 每个人做车时都有自己的设定 也是自己玩车多年的总结 还是多多实验方能得到自己习惯的设定~
这底盘的齿轮比是很大问题 电机吗比较容易解决
引用老魏在2009/6/19 16:55:23的发言:
4.TH正在用碳纤和CNC加工设计改进此类型的车。
5.欢迎大家踊跃讨论,我相信会比排齿车更加合理,更加快速。
您好,
我把该帖给我们这里(马来西亚)玩家们看,他们都感到很震撼。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你们在开发完成或试车(ms pro)时录制录像,让我们有机会欣赏。
我在这里混了几年,真的获益良多。
非常感谢。
车试跑过,没有录像。
我的联系方式:QQ361843557,TEL:13904501888
期待天豪的改良之作
好!
感觉找回论坛以往的气氛.
正式决定,如无特殊情况一定抽空去参加今年的联盟杯比赛.
而且带上冻结2年之久的南健版中置马达车完成型!
楼上的师兄,发你的中置马达车来看看,让大家学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