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讨论区列表: 技术研习与探讨

车台的结构比较与讨论[讨论]

老徐 2004/2/9 14:12:36

以上是分段式

此图是框架式

分段式与框架式的对比

综合轨道车发展的过程大致分为:分段式、框架式二种形式

接下来希望广大车友们共同来讨论各自特****!!!它将会使大家更好认识车台重要性!!!
[此贴子已经被FlowJZH于2004-2-9 15:34:54编辑过]

武汉原子团 2004/2/9 17:41:12

本人认为!
三轮最好是分段式
原因:1.在过弯时可以产生小小的形变,使得过弯速度不会急速下降
2.在重量上也有明显的优势
3.如果车飞了,龙头或凤尾断了,可以重新改良
四驱最好是框架式
原因:以免传动轴因为车身变形而变形

烟头小子 2004/2/9 19:01:58

好,有同感,将来一定是好对手

老徐 2004/2/9 19:56:21

难道就这么简单吗???

我想小郑推出二种车型的结构不会没有道理吧,根据我所看到许多车型作比较才提出这个讨论专题

就给你们说了这么简单,烟头小子你的4WD为何用分段式???

武汉原子团 2004/2/9 22:18:53

老徐!
我只是简单的想了想,就简单的写了写!
不要这样悲观!!
还有啊!小郑的框架式用了空气动力学定理,目的是为了加强下压力与一般的框架式不一样!
可能这就是小郑想出的新点子!

老徐 2004/2/9 22:29:32

用了空气动力学!!!在正版飞鱼车上也有啊,就是做了不太明显吧了

谈到悲观不太可能吧...只是想大家真正深入研讨下结构问题...引导新的思维方式

角斗王 2004/2/10 12:48:46

我个人认为:
1、分断车受力分散,不象框架车的腰在受力时会有变形,从而影响行动部分和导电部分。如要够强度,我个人认为还要补电池仓的下面。
2、我认为这台框架车是试验车,框架车做起来容易一些,车头部分够强度。此车不比分断车重,可能还要轻一点。
3、这台框架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传动齿轮前被切开了,是否是为了减小腰部的扭曲对传动的影响。
4、总的觉得,框架结构就象是一个人穿了件铁衣服,而分断补强的车象是一个铁人一样。

老徐 2004/2/10 13:11:08

以上分析我认为只是分析了前后连动的关系,没有看到前后翼各自的受力点,通过受力点的分析就会有新的认识,也就是我原来提出过恢复田宫原创设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2-11 17:05:27编辑过]

角斗王 2004/2/11 16:21:54

分力点?不太会,可否解释一下?什么是分力点?该车的分力点在哪?

老徐 2004/2/11 17:04:35

分力点......写错了!!!马上更正:是受力点

快快龟 2004/2/11 20:59:10

不懂教教我

老徐 2004/2/11 21:33:30

网上大家来探讨....不存在谁教谁!!!

烟头小子 2004/2/11 22:38:39

哈哈~~~让我们想想在弯道有几个接触点~~~

再把他们连起来~~~

分析分析~~(考虑方向和大小~~)~

建议看看基础课堂的内容~~~

苦瓜 2004/2/12 9:38:50

框架 前后翼力臂短

跑道

小吴 2004/2/12 9:54:17

在今年奥迪的四驱车比在时好多是分段的啊~~~是不是要深思呢

小吴 2004/2/12 9:57:42

引用武汉原子团2004-2-9 17:41:12的发言:
本人认为!
三轮最好是分段式
原因:1.在过弯时可以产生小小的形变,使得过弯速度不会急速下降
2.在重量上也有明显的优势
3.如果车飞了,龙头或凤尾断了,可以重新改良
四驱最好是框架式
原因:以免传动轴因为车身变形而变形
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看看在四驱车过弯到时的扭量呢??
只要够轻。。足够了啊
还有,~~~~~我想老许是不是引入车身的结构呢??
我认为除了车身还有龙头,后尾,后导的制作呢?就象牛角结构和飞鱼结构呢?

请适当注意一下自己的发言方式, 如果需要补充, 请尽量编辑自己的帖子, 谢谢配合


[此贴子已经被FlowJZH于2004-2-12 23:02:46编辑过]

烟头小子 2004/2/12 22:40:23

哈哈~~~硬车可不轻啊。。。
有传动轴~~
是应该有意的减少车体变形~~

快快龟 2004/2/13 13:33:54

分段变形 框架不变形 有什么好说的 动态中的分段车和框架车谁说的明白它是什么的状态 原来说硬车快 现在有的说软车快 呵呵 不知道什么车最快 如果说分段车在跑道过弯变形的话它也是毫秒的事硬车就不用说了 我主张不管什么车只要结构合理科学也就够了 还有就是动力强尽 这也是玩车的乐趣

老徐 2004/2/14 16:31:33

分段变形 框架不变形 到底是变形合理还是不变形合理呢

图片上两辆车都是飞鱼车 代表二种发展方向 而且二种结构都有40多节以上的表现 哈哈大家不太好

评判了吧

开展此题讨论目的使大家为了更好去理解和挖掘轨道车的潜力 大家继续讨论吧

烟头小子 2004/2/16 12:35:45

有了对比才要讨论~~~~~这有错吗???。。。。。
两种不同的车型在速度上的差别。。。。原因是什么。。。
想听听你的解释。。。可以吗??

小吴 2004/2/17 10:21:06

在着里应给说的是并不是那种车型好而是要探讨个种车型的潜里啊 ~~~~~
让速度更快~~~~~不是么??

我的理解是:硬车用框架机构,可以使强度最高~~减少力的损耗,使车变成一个点(多多指教)软车用分离机构是和硬车完全不同的是为了高稳定性的~~
个人意见是硬车快但只要够轻可以和软车媲美

请问我怎样才能用到2:1或更小的齿轮呢?

小鄭 2004/2/19 2:35:09

3天沒來.........已經這麼精采........讓我這個原創者說說話吧

1.用些許的車身型變來解決軌道的型變或是彌補車輛製作上的誤差,是我唯一贊同車身需要稍稍扭腰
的可能不是結果.....而是一種妥協,再怎麼硬的結構還是會變形啊。我不贊成過分強調軟車等於上帝
的理論,基本上小鄭還是走硬車理論。
至於車子製作的精密度會直接影響最終結果,在此也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的標準。

2.一代飛魚是專為抬腳車玩法設計.....或許完美但是存在製作困難與精度要求高到0.02mm內
簡單說....沒有進口電子游標卡尺就別玩了....更鮮的是大陸的國產游標卡尺誤差之大.....已超過
0.03mm,大家玩不好飛魚車進而懷疑飛魚理論我也可以理解。

3.小鄭之所以重新設計出2代飛魚護駕版.....並不是為了要超越飛魚一代,而是在考量多方后,
這個設計在組裝上簡易....準度亦可容許較大誤差....又在大陸軌道品質有時較不盡人意下
也考量到各派理論同時並存,保留所有最大可能情況下所設計.....定風翼可裝,不裝時可以改為
雙720爬好漢坡或蛋塔.....要玩硬車可以加補丁.....拿來玩軟車也行(護架上要挖幾個洞隨您高興)
基本上只保留了飛魚一代的牛角前後翼(因為這是小鄭覺得對璧面做最多吸收,不讓車輛造成震動
或回彈影響車速干擾行進角度的最佳結構)與重心飛配。

3.缺點一定是優點的延伸.....物理就是這樣,只能避重就輕的妥協出一個最佳狀況,其實2代與1代
並不衝突,各有優缺,不過在這後面有一個更大的計畫是.....2代車只是小鄭打版做個基礎研究
所有數據是用來設計第2代天豪車的材料。

4.提示一下天豪2代車基本結構...馬達平躺式實現低重心,更換齒輪比有墊片輔助絕對精準.....
底盤為加纖材料...護駕直接走入車身完全一體.....前後翼有兩種版本可選用.....組裝簡易,誤差
可輕易控制於不需度量衡工具檢查.....不能說了........哈

5.在討論車速如何提升的同時.....先不說馬力問題.....不知各位有無思考過一個問題,我倒覺得璧面
的變形才是影響車速另一個重要的關鍵......試想車速一快,軌道璧面就會往外擴張,理所當然就會
彈回....前翼導輪在造成璧面擴張彈回的之前......你的后翼導輪是剛好跟著順過去,以最小損失轉換
成最高速度......還是剛好被彈回造成動能損耗.....還是乾脆后翼長到璧面擴張已完全回復原狀....
再跟著過去也可以達到最小損耗?......更甚者讓后翼以比前翼更大的負擔.....造成比前翼對璧面更大
的變形......讓前進角度更往正確方向前進也是可以思考的?

留一點給各位說吧.......多多討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2-19 2:49:14编辑过]

小鄭 2004/2/19 2:44:20

引用王海峰2004-2-15 21:08:27的发言:
我到现在还不知道你们这帮人的大脑为什么一直会把简单的事情想的那么复杂

本来很简单的事情经过你们的大脑思考过以后竟然变成了那么复杂的东西了??

老徐你认为哪个好那你先确定一下比较好 省的到时候你又要当墙头草了

王海峰承認自己沒文化.....所以大家對他的文章要以另一個角度思考.....簡單與複雜有時是
同一件事.......立場不同時角度也就不同......老實說他說話有點像檳榔王......算是行動派的
我也是被檳榔王ooxx的給罵到會的。

老弟啊.......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啊。

小鄭 2004/2/19 2:55:19

引用老徐2004-2-10 13:11:08的发言:
以上分析我认为只是分析了前后连动的关系,没有看到前后翼各自的受力点,通过受力点的分析就会有新的认识,也就是我原来提出过恢复田宫原创设计.....

輕問一下喔............过恢复田宫原创设计是什麼啊

角斗王 2004/2/19 10:10:38

请回复一下为何传动齿轮前的车体为何打开?????

小鄭 2004/2/19 13:23:08

引用角斗王2004-2-19 10:10:38的发言:
请回复一下为何传动齿轮前的车体为何打开?????


為了將定風翼以最大面積安裝,亦不影響車身剛性。

烟头小子 2004/2/19 22:55:58

引用王海峰2004-2-19 21:11:50的发言:

哈 对比,有什么好对比的。

不知道有一件事情你会不会去对比。

你从5米的高度向下跳:::你从100米的高度向下跳
对比两种跳法哪个伤的更重一些。

我想你不会去对比吧,如果去对比了那你就是傻瓜了。

轨道车也一样,先用正确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某个门派的装法,如果从理论上就是错误的那还需要实验吗?去实验得人就是白痴一个,也就是实验从100楼往下跳会不会伤的很重的那个白痴。

如果你真的去实验了,那只能说明你理论不足,想用实验了弥补一下。

但是由于理论不足,所以更本没有办法让你在每一次跑车的时候都是保持最佳状态,所以更本就实验不出任何的结果。

我的解释完了,你们满意吗?


哈哈~~~~~~~~~
那好,你从5米的高度跳下。。。和你穿着降落伞(会用)从3000米的高空跳下
对比两种跳法那一种伤得更重一些??这是结构的问题~~!!!
车子一样。。。很有必要要研究车体的结构

我奉劝你一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要想别人尊重你,你要先尊重他人。。。
我不想跟你争,但是需要的时候。。。。。

烟头小子 2004/2/20 22:40:33

哈哈~~~你怎么就只会这么想。。。。。
如果一个人总认为那是对的,那么那个人永远突破不了。。。。。。。
为什么三轮没有人突破43.7节~~~~~你知道吗~~~~~
是人人都无能吗?????因为大家都相信那是对的。。。。
如果到时候有人有新的想法。。呵呵。。。。。
没有绝对,一切东西都是相对而言的。。。。。

烟头小子 2004/2/21 19:51:19

哈哈哈哈。。。相对性
现在的理论先进吗?一定正确吗?
相对以前的理论,现在的理论较为正确
但和以后的理论比起来
那现在的理论就不一定那么正确
什么都是相对的。。。。。

理想正圆轨道8字弯交接处之三轮行走姿态分析与讨论

角斗王 2004/2/23 10:55:32

引用小鄭2004-2-19 13:23:08的发言:


為了將定風翼以最大面積安裝,亦不影響車身剛性。

??不切开好象不影响装定风翼啊(前面是齐的),如果突出一点可以只切突出的部分啊,
为何把下面全切开呢??而且一直切到轴承的后面去了??切开了不影響車身剛性吗??不解!!!!

老徐 2004/2/24 10:11:38

引用王海峰2004-2-21 11:49:29的发言:
现在的理论都那么先进了

东西都那么好了

还没有超过40节的车出现。

那么那些所谓的什么理论,又是干什么的那。

相对以前的理论,现在的理论较为正确

现在的理论正确??为什么没有超过飞鱼的纪录???????????????

你自认为很了解飞鱼理论,为何未见你有40节以上的表现???是小郑教错还是你自已的问题???

少来网坛添乱了!!!

一切创造发明都是从逆向思维而得来的,才会造就这个世界丰富多彩,都向你这样这个世界将会怎样???

人生存在地球空间中,为何我们祖先提出伟大的哲学理论体系:阴与阳,合而为一

望多读一点书吧!!!在社会中缺乏文化知识人会怎样???

小鄭 2004/2/24 13:51:06

中國人的陰跟陽.....算是最早期的相對論吧......哈
也類似物質不滅定律,不過用來套用所有天地間的事物似乎還是有特例.....例如宇宙擴張或黑洞問題
以及倒易率失效.....物質太大有問題,太小也有問題。

軌道車是否也存在無法解決的盲點呢.......f-1車速在一樣的排氣量限制下每年照樣馬力提升
照樣每年創造最佳單圈.....軌道車界的我們是投入的不夠多....不夠專業呢.....還是檳榔王真的
是天才,想突破他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呢.....唉,這麼簡單的遊戲怎麼比遙控車還難玩.....

所以結論是.....軌道車一定有一個黑洞問題存在!....哈,打打屁。

角斗王 2004/2/26 9:09:52

以下是引用 小鄭 在 2004-2-19 13:23:08 的发言

為了將定風翼以最大面積安裝,亦不影響車身剛性。


??不切开好象不影响装定风翼啊(前面是齐的),如果突出一点可以只切突出的部分啊,
为何把下面全切开呢??而且一直切到轴承的后面去了??切开了不影響車身剛性吗??不解!!!!

请小郑解惑!!!!!!!!!!

小鄭 2004/2/26 17:02:17

引用角斗王2004-2-26 9:09:52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 小鄭 在 2004-2-19 13:23:08 的发言

為了將定風翼以最大面積安裝,亦不影響車身剛性。


??不切开好象不影响装定风翼啊(前面是齐的),如果突出一点可以只切突出的部分啊,
为何把下面全切开呢??而且一直切到轴承的后面去了??切开了不影響車身剛性吗??不解!!!!

请小郑解惑!!!!!!!!!!

你對這個這麼有興趣幹什麼.....總不能硬要說成小鄭是為了扭腰吧.....tz底盤本來齒輪位置就很突出
不裁怎麼裝啊.......想太多了。

慢車傑 2004/2/26 17:14:49

引用小鄭2004-2-26 17:02:17的发言:

你對這個這麼有興趣幹什麼.....總不能硬要說成小鄭是為了扭腰吧.....tz底盤本來齒輪位置就很突出
不裁怎麼裝啊.......想太多了。


小鄭兄世事沒絕對的,他如用差不多1:1的齒輪比便可。

因很多人喜歡歌對台戲

陈鹏大超哥 2004/2/28 16:06:04

徐叔,我是德阳周乐崖的学生,是否碳车一定要用碳板,可否用玻璃钢来代替?

老徐 2004/2/28 19:21:38

引用陈鹏大超哥2004-2-28 16:06:04的发言:
徐叔,我是德阳周乐崖的学生,是否碳车一定要用碳板,可否用玻璃钢来代替?

此问题非常有趣!!!碳车:顾名思义,就用碳纤维板做的车为碳车,目的重量轻、强度高

用玻璃钢纤维板来代替何尝不可取,我比较赞同这种玩法

四驱小子 2004/3/6 11:07:47

玻璃钢纤维比用纤维扳的纤车重吗?

老徐 2004/3/7 10:04:15

玻璃钢纤维板比碳纤维板重是一定的,但有多少人用得起碳纤维板去做实验...
我一直不提倡用碳纤维板来做车原因如下:
1.材料价格太贵
2.制作难度高
3.80%以上,玩车者对车的各个受力变化都不了解,用碳纤维板来做车等于浪费
4.轨道车还没有发展到要靠改轻来提速的地步吧

四驱悠悠 2004/3/7 11:19:53

至于补强的问题,我觉得还是侧补强比较好。特别是在分段式中
框架式用于四驱三轮都不错。
HJH的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长宁~~勇 2004/4/19 20:27:12

怎么又有碳车,这时啥东西啊!!!!

zo5859 2004/8/12 13:17:58

电池会掉吗

Jerry 2004/10/23 9:01:15

不会铲底吗?

风雨无阻 2004/11/24 22:07:09

我的车是奥迪野战队的,我是按原装孔装配的,为什么车总是跑不快?

风雨无阻 2004/11/27 16:40:26

今天和别人换了马达,跑的就比别人快,到底是怎么了.

杨梓 2004/11/30 15:26:33

今天和别人换了马达,跑的就比别人快,到底是怎么了.

你有试过用你的马达装在别人的改装车上吗?
试试吧!

328941427 2004/12/8 14:08:52

好难吗?
我看很简单啊~
仔细观察就知道啊 ~

3300599 2006/3/29 0:28:56

我的3轮车好飞为什么

土地 2006/7/2 13:58:10

要案做到"抬脚"上下的导轮直径要差几毫米?

虚心学者 2006/7/15 11:16:38

差多少最合适

虚心学者 2006/7/15 11:17:11

差多少最合适

追风箭 2006/8/16 18:45:31

若是这样改造 轨道车的旦生就没有义意了

老徐 2006/8/17 15:05:17

引用追风箭2006-8-16 18:45:31的发言:
若是这样改造 轨道车的旦生就没有义意了
那么怎样的改造会对轨道车有意义了呢???

飑车E族 2006/9/10 7:07:08

着样的车比赛让跑吗?超长了把

四驱悠悠 2006/9/10 23:09:09

引用飑车E族2006-9-10 7:07:08的发言:
着样的车比赛让跑吗?超长了把
AD赛的规则没有必要生搬硬套到无限制上来吧。。

南健 2006/9/11 12:16:19

引用追风箭2006-8-16 18:45:31的发言:
若是这样改造 轨道车的旦生就没有义意了
等你四驱稳定跑过40节再说吧。
跑不过别人就别老说容易引起批斗的话来。
至少你现在在这里没有这种发言权。

jhwgwg 2006/10/31 21:13:43

这个帖子的讨论结束了吗

haibinkangta 2006/11/4 11:16:26

太棒了!`

haibinkangta 2007/1/19 20:07:26

建了一个QQ群 有兴趣的加哦!``
群号码为14605909 14605909 14605909
喜欢四驱车的都可以加 !`` 徐老师也在这里面哦 南建也在 还有 冰之梦
欢迎各大高手都来!```

超风3 2007/2/12 17:32:17

看完了这帖子!~~似懂非懂!!
再看一遍

大连 2007/3/17 6:10:25

好极了!!

废柴猫 2007/3/17 14:15:45

貌似第5篇的讨论和前面4篇挨不上啥关系..
另外,这个帖子是不是把某些人的发言删掉了?我怎么看的有点糊涂.

google911 2007/5/9 15:08:38

难道就这么简单吗???

我想小郑推出二种车型的结构不会没有道理吧,根据我所看到许多车型作比较才提出这个讨论专题

就给你们说了这么简单,烟头小子你的4WD为何用分段式???

只爱李伊雯 2007/6/17 11:23:30

哎。要知其所以然。

王颉 2007/6/23 23:08:08

个人认为就3,4轮来说,分段与框架的意义并不是一样的.3轮无论是分段还是框架,都不需要考虑车在高速进弯时候的形变从而影响传动轴.这是3轮所不需要考虑的,而我认为分段和框架是受力的区别.个人认为在进弯时首先是龙头先受力,框架的车可以将龙头的受力传到后翼.而分段的车会将力传到底盘.这就会使底盘产生比框架更大的形变.
我认为这也是为什么四驱车用框架多,用分段少的原因,因为要考虑到形变对传动系统的影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3 23:58:47编辑过]

Iller_K 2007/7/24 22:47:39

龙头部可以有个缓冲~ 一如老徐用AD的竞速底盘的那种设置~

P.S.这里不是说的AD的"缓冲龙头"
上次就被人 拿两代人的车说了下~

只爱李伊雯 2007/7/27 17:54:04

没必要用龙头缓冲,直接扭腰减震就OK啦

yuyang5651 2007/10/17 16:50:50

大哥们好 我叫于洋 我玩了5年了 刚进论坛 请多指点 我想发文章可又不会

刘鹏 2007/12/1 17:49:22

还是没有听懂
比我的物理老师说的还深奥
我回去看看我的物理教材  嘿嘿

» 发表对本话题的回复,请用图形模式浏览: 车台的结构比较与讨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