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然做出来了,但实际上用起来还是有点缺点,我想有空的话我会进一步改进,请大家看看。如果大家能正确理解接车的意义,我想这东西是会有用的。。。。。。。。。
你这个概念我们这边已经早就想过了!
WAYNY已经做好了,只是没有发上来.我们那个像垃圾产,比较好一点.
你这个好伤车!!!
还要改进
WAYNY那个怎么不发上来啊......
还是用毛巾最好。又方便。其实接车也可以是门学艺。要快准狠
引用96000转在2007-3-9 23:44:56的发言:你先搞清楚上面的做这接车器是为了什么吧
还是用毛巾最好。又方便。其实接车也可以是门学艺。要快准狠
引用小澔在2007-3-9 23:10:49的发言:接车器我在05年都想出来了,直到去年9月才完成,因为一直没材料,去年12月才真正的用过一次,你认为我这个伤车,请指出,是不是那两点海绵,如果换成胶胎贴上去呢?
你这个概念我们这边已经早就想过了!
WAYNY已经做好了,只是没有发上来.我们那个像垃圾产,比较好一点.
你这个好伤车!!!
其实此接车器最主要的还是伤手,只比徒手接车强一点点但冲击力还是很大。这是要改进的地方
引用96000转在2007-3-9 23:44:56的发言:用毛巾?反应稍慢点的话就会扫齿,扫到你烦,扫一次齿就要拆一次车轮。如果强行制动的话,马达座和电刷架都会熔掉。。。。。。
还是用毛巾最好。又方便。其实接车也可以是门学艺。要快准狠
引用冰之梦在2007-3-9 23:59:16的发言:接车器我在05年都想出来了,直到去年9月才完成,因为一直没材料,去年12月才真正的用过一次,你认为我这个伤车,请指出,是不是那两点海绵,如果换成胶胎贴上去呢?
[quote=小澔,2007-3-9 23:10:49]你这个概念我们这边已经早就想过了!
WAYNY已经做好了,只是没有发上来.我们那个像垃圾产,比较好一点.
你这个好伤车!!!
其实此接车器最主要的还是伤手,只比徒手接车强一点点但冲击力还是很大。这是要改进的地方[/quote]
冰:两块海绵密度怎样....会不会薄了点???
哦。明白了。可是还是有好多人用棉布啊。我不是说接车器不好。我也做过,可是后来放弃了。
我们好早就想好了,去年5月份才叫人加工弄出来!!
底下2条横 如果是炭纤架的车呢??
海绵那个地方,可以把宽度再加大些,这样就没有那么容易弄伤手!!!
接车很讲技巧,接得不好,很容易弄坏车子..
(本人表达能力较低,如有得罪之处,请原谅!!)
接车的真正意义是不伤车 可是我觉得你这个接车器却并不是不伤车啊
加一点。还要不伤手啊。
引用小澔在2007-3-10 0:44:15的发言:所以我才说要在贴海绵处换成橡胶的会更好一点,
我们好早就想好了,去年5月份才叫人加工弄出来!!
底下2条横 如果是炭纤架的车呢??
海绵那个地方,可以把宽度再加大些,这样就没有那么容易弄伤手!!!
接车很讲技巧,接得不好,很容易弄坏车子..
(本人表达能力较低,如有得罪之处,请原谅!!)
冰哥的手工还真不赖
还不够.要有护壁.之间的宽度为115MM.
要做到车接住,车轮不停转,即不伤手又不伤车。
接车器其实很简单的,一片塑料就可以解决问题,目的只是不伤传动罢了
引用小刘在2007-3-10 13:29:24的发言:跑道都不是标准宽度115的
还不够.要有护壁.之间的宽度为115MM.
殷师钰的接车器...
何必呢?本来想申请专利的,被你爆光了。哈
这是在南京的时候被37发现的,只是当时没有用到。
现在百试不爽,可以告别接车的时候扫齿了
需要的车友可以联系我
嘿嘿...我第一个喽...
我的手因接车多次负伤,一直想发明接车器。
殷师钰 那玩艺怎么用啊
我也看不出怎么用啊..快说说看吧..
这是针对四驱车接车时扫齿而设计的
在上面捆个毛巾
接车的时候车就停在“叉子”上了,有可能会向后弹,但弹回去也是后轮着地,不会扫齿
可以适应宽度110以上的车子
如果接车手法好的话就用不上这个了
要多少钱?
沒準會發生車禍……
因该用棉布好用一点.也方便嘛/**
晕,速度快你手还要不要
嗯,我也准备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