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讨论区列表: 技术研习与探讨

[原创]轨道车制作基础篇2-车台补强之学习

小花 2004/4/10 17:00:03

小花开始接触轨道车, 大概在1992年的时候.
这个时候的车, 无所谓补强. 基本上是零件的拼接组装.

当时流行的车, 福万公司生产. 可以转换两轮, 四轮驱动.

按照当时的电机功率, 这样的配置足够玩上个把月了.
但是, 随着电机功率的提升以及玩家对于速度的不断追求, 原装车的配置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于是就出现了金属/塑料件的加强配件, 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龙头", "凤尾".
这个时候做车, 有点象装配真的汽车, 各种零件通过螺丝等紧固件"装配"到车台上.
并且不同的零件, 可以通过拆卸简单地更换.

加强改造配件的出现, 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速状态下车体的强度问题.
但是随着玩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单用螺丝固定的部件似乎也不能满足强度的需要了.
于是出现了车身护架等以面接触代替螺丝的点接触的的补强.
做车的步骤更接近于做飞机或者做船, 屏弃螺丝而使用胶水, 车台成型后不能简单更换部件.

下面所谈到的车台补强, 都是基于最后一种模式进行的.

我们可以看到, 轨道车底盘发展至今, 有这各种各样的形式.
不同的底盘有不同的特性, 补强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小花在这里不可能谈到所有底盘的补强方式, 只能把一些基本的原则和大家在补强中的一些误区说明以下.

原则一: 补强要强度一致, 使车台受力均匀.

在谈这个问题前, 首先需要明白为什么要补强.
小花觉得, 补强的目的, 是不让车台产生不应该发生的形变甚至断裂.

这里面可能有两钟观点:
1. 追求极限的场合, 只需要确保车台在轨道中跑玩规定的圈数.
2. 作为普通的练习或测试的场合, 需要考虑车在飞出轨道的情况下仍能够经受巨大的冲击力.

但是无论采用以上何种观点进行补强, 原则是一样的, 就是不让车留下明显薄弱的地方.
比较以下两张图片:

可以发现, 两张图片中, 车台发生断裂的部位不同.
上图在车台电池座和马达座之间, 下图在马达座中部.
分析原因如下:

a. 上图中, 马达座侧壁有碳纤维薄片作为支持, 电池座侧壁有普通纤维片作为支持.
于是, 马达座与电池座之间的连接部位, 就成了最薄弱的环节.
此车是飞车后撞墙而断裂的, 这个时候应力在最薄弱环节处集中, 从而造成损坏.

b. 下图中, 侧壁只有电池座用纤维片做了补强:
于是, 侧壁高度最短的马达座中部, 成为了最薄弱的部位.
断裂处便从上图中的连接部位转移到了此处.

相同的例子还有:

总结以上, 补强的时候应该分析所使用底盘的特性.
只有使强度平均, 才可以分散应力到车台各个部位, 不至于集中在某处造成断裂.
至于如何分析, 我想最好的方式是分析自己或车友已经损坏了的底盘.
多看, 多学习, 才能找到适合此款底盘的最佳补强方式.

原则二: 因地置宜, 取材合理.

前一阵子, 觉得在不少玩车的朋友中, 存在着一种"碳纤维崇拜".
似乎有了碳纤维这种材料, 补强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固然, 碳纤维材料作为补强, 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但是, 对于我们手头现有的材料, 如果不充分加以利用, 盲目追求, 未免有些舍本逐末的味道.

观察以下两张图片:

这两辆车均没有采用鱼线, 如果你还在抱怨买不到鱼线, 是否想过用其他材料代替呢?

原则三: 采用最合理的结构.

有了合适的材料, 如果结构设计不当, 同样是白废.
以下列举一些巧妙的结构:

这里这片纤维薄片, 本来是补强开关盒侧壁所用.
但是作者将其向上延伸, 使后翼前缘接插在其中.

这里充分考虑的胶水的特性, 纵向拉力小于横向拉力.
也就是说, 水平地去拉后翼, 很难拉断, 而垂直地去拉, 则比较好拉断.
作者知道大部分后翼断裂是因为前缘被垂直拉起, 于是用了很少的附加材料, 加强了前缘的垂直强度.
这种巧妙的结构, 避免了鱼线的缠绕, 也起到了和鱼线类似的效果.

上图中标记的两个销钉位置, 是作者有意向外延伸的.
这样的结构, 对应于将销钉安装在内侧的装法, 无疑具有更高的强度.
导轮受轨道撞击的力对此处产生作用, 形成的力臂, 要小得多.

采用相同的材料, 你的结构是否做到最合理了呢?
[此贴子已经被FlowJZH于2004-4-10 17:15:46编辑过]

菜鸟求助

飙 2004/4/17 19:35:04

第一台是福万的猎人,我曾是拥有

四驱悠悠 2004/4/18 0:31:27

好帖子........加油.......
怎么全是三轮的....有四驱的补强方法么.........

四驱悠悠 2004/4/18 9:24:37

有一个问题.......

在车台补强过程中是否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补强?????
我觉得过分补强会适得其反.......

小花 2004/4/21 2:12:21

以上说的方法, 应该适用于三轮和四轮的补强.
原理是一样的, 就是那3条原则, 套用在三轮和四轮上都合适.

至于什么是必要的补强, 什么不是不必要的补强, 在下篇中介绍.

Raikkonen 2006/6/11 11:02:59

关于超级三轮车底盘 (TH) 它的补强应如何进行?
不知S-NBT三轮底盘玻璃纤维补强套件能否配的上呢?

» 发表对本话题的回复,请用图形模式浏览: [原创]轨道车制作基础篇2-车台补强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