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所偌思...... 馬達平躺放置方式...... 與馬達站立方式....... 對追求極限有多少影響
...... 在台灣跟許多朋友的討論下.......發現答案有些偏於一方....... 現在來跟各位討論其兩者
差異之問題...... 希望大家來說說.....討論求進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8 15:08:30编辑过]
马达立放在弯道有可能交换抬脚时不灵敏。
对我来说立放比平放重要
一般传统立放马达底盘 相同齿轮比下,
马达和电池位置都比较接近车轴
整体重量接近车轮 个人认为这是一种间接增加动力效率
..........各說法還是各有不一啊........... .....不過我這方面.....有許多人討論的結果......都是跟
<壓力>有關......不可否認......壓力因素...可以讓車子差上2...3節左右.....而且立放式與平放式...
設置跟馬達的功能有關...... 每一種都有他的優異點......先讓大家再討論一番....... 我這邊討論
重點...似乎大家目前說不上邊..... 小炫說的似乎有理....可是不完全..大家再討論一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8 15:08:46编辑过]
我认为是长度问题,因为换脚的时候旋转方向是变化的,因此短一点,转动惯性就小一点。
我认为是立放比较好。
不知道电路更短能不能算优势?
我想这个问题从电磁特性和机械特性两个方面来分析比较合理:
电磁方面,受到电池的影响,立放和横放在电机内部形成的磁场是不同的。
形象地说,立放的磁场更“宽”,但是平均强度较小;
而横放的磁场更“窄”,平均强度较强;
基于以上原因,要作出科学的比较,所使用的转子应该是不同的;
只有用不同的转子基于两个不同形态的磁场使马达达到相同的工作点,后续的讨论才会有意义。
否则,有利于立放的转子当然不适合放在横放的马达壳内,反之亦然,去比较是白费。
实现横放和立放相同工作点后,再从机械方面来比较:
我想最明显的机械特性差异在于车体的纵向重心上,也是调整车体抬脚程度的一个手段。
但是如果不是“极限”情况,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通过相应调整其他部件来“等效”替换。
比如平放重心“偏低”,那么把其他部件如导轮、底盘也同时放低,那也就不显得低了。
至于前后重心方面,我想目前的尺度完全可以自由调整,无论立放还是横放都不应该有太大区别。
总结以上分析,是否采用立放和横放主要取决于各位更加会绕适合立放还是横放的转子。
陶磊在第一届无限制赛上43节的那颗转子,无疑是适合横放的,用立放的磁钢就不合适,
而各位又比较会绕哪一类的转子呢?
......嗯.....小花說的觀點真的很精粹...... 不過根據我這方面的實驗下的馬達平放與橫放差異的
論點......... 1:立放的馬達適合有散熱孔的馬達...... 2:平躺的馬達比較適合全封密式的馬達....
兩者取決跟軌道有很大的關係......尤其是軌道長度..... 兩者實驗下可有0.75節之間的誤差......
其中馬達溫度兩者差異就說明問題......還有兩者壓力不同的問題....... 我這裡面的壓力是指...
給電池接觸壓力與位置上給與壓力的問題..... 先給大家參考一番.....再繼續討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8 15:09:07编辑过]
立放才是王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4 10:56:32编辑过]
..........為何....???請說明此點....??? 為何說立放的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8 15:09:29编辑过]
为何???很好解释!!!立放才是王道:立放才是真正走王海峰的道路,简称为:王道......
........啊...這樣汗死了....... 立放是要有特殊條件下.....才能發揮至極.......傳統式底盤這方面...
....設定....還算是免強及格...... 可是還是不完全發揮...... 平放式的基本上位置的放置問題......
基本上..只要解決掉接觸..這方面問題....基本上很好發揮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8 15:09:56编辑过]
引用小花在2006-5-2 19:21:55的发言:
我想这个问题从电磁特性和机械特性两个方面来分析比较合理:电磁方面,受到电池的影响,立放和横放在电机内部形成的磁场是不同的。
形象地说,立放的磁场更“宽”,但是平均强度较小;
而横放的磁场更“窄”,平均强度较强;基于以上原因,要作出科学的比较,所使用的转子应该是不同的;
只有用不同的转子基于两个不同形态的磁场使马达达到相同的工作点,后续的讨论才会有意义。
否则,有利于立放的转子当然不适合放在横放的马达壳内,反之亦然,去比较是白费。实现横放和立放相同工作点后,再从机械方面来比较:
我想最明显的机械特性差异在于车体的纵向重心上,也是调整车体抬脚程度的一个手段。
但是如果不是“极限”情况,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通过相应调整其他部件来“等效”替换。
比如平放重心“偏低”,那么把其他部件如导轮、底盘也同时放低,那也就不显得低了。至于前后重心方面,我想目前的尺度完全可以自由调整,无论立放还是横放都不应该有太大区别。
总结以上分析,是否采用立放和横放主要取决于各位更加会绕适合立放还是横放的转子。
陶磊在第一届无限制赛上43节的那颗转子,无疑是适合横放的,用立放的磁钢就不合适,
而各位又比较会绕哪一类的转子呢?
这样说来
是不是 在还没有开发出适合马达平躺用的转子 磁铁 马达外壳 之前
一切马达平躺底盘都是错误的呢 ?????
哈哈哈哈哈哈
引用b4在2006-5-10 15:20:02的发言:
这样说来是不是 在还没有开发出适合马达平躺用的转子 磁铁 马达外壳 之前
一切马达平躺底盘都是错误的呢 ?????
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和“错误”的事情;
如果把“错误”二字改成“不合理”,会比较好一点。
不过说这样的话,就如同说“在还没有开发出适合马达立放用的转子 磁铁 马达外壳 之前, 一切马达立放底盘都是不合理的”,都是废话一句。
就好象说“在人们还没有发现地球是颗‘行星’的时候,一切地球绕太阳转的观点都是不合理的”。
在2000年前,这句话是“有用的话”,
但是现在,三岁的小孩都知道地球绕太阳转,这句话就算是真理,也是废话。
上面的观点建立在“还没有开发出”的基础上。
而目前已经有人用立放或平放的马达上到了43节,处于“已经开发出”的状态了,
所以再回过头来倒退历史似乎没什么意义。
........呵呵.....小花.....平放與立放式的馬達配置相當有趣.......
並非到退歷史啊........ 根據我目前研究的成果...... 立放式馬達在三輪上面比較佔多優勢.....
.......四輪反而馬達平放方式發揮上有利了許多...... 不管我怎麼跑.....目前的結論都是這樣....
這就讓我相當有趣....... 有時上去無空間時...回過頭來倒退歷史.....<挖到寶物>是再高興不過
了..... 基本上對於平放式與立放式設置的<對應技術>相當有趣..... 也是有不少的收穫........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8 15:10:18编辑过]
感觉平放重心低
过弯稳定???呵呵
平放感觉马达箱处更牢固?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