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老是依赖单纯的增加零件,乱改造转空底盘,减重..........
可是好象没有人会留意到空气动力学在MINI4WD的应用YE,比如热空气上升...如何减少物体在前进方向后造成的空气发散问题,涡流拉扯问题.........
就算有注意到,他们只是把目光注意在MINI4WD的外壳,如何增加空气压力等就不再描述,好象也从来没有人会注意到“空气是无处不在的”,空气就是密度相对低的水,要在“水”中突破速度,他们应该注意到车子比如底盘的空气流动性,内部空气流动性,空气对于车圈的磨擦力之类...(好象在往造真车的技术上扯了)
只有一句话好解释,空气不随车子的比例变小而压缩。
玩车最多只考虑空气动力,不需考虑阻力。
结构越简单越好就是真理了~
听楼主这么一说,好象很烦琐的样子,你说别人只是把目光集中在车壳上,我认为这很正常,如果要考虑空气动力学或是流体力学,改良车壳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如果考虑到很多问题且最终结果要牺牲车子的重量,那我还会退而求其次,选择让车子更轻更硬更简一些!
其实现在大部分车手缺乏的是轨道车最基本的东西。做到最基本的就很快了~~~
(这是别人告诉我,令我惊醒的东西。也是我跑到38节后的感想~~~~)
引用殷师钰在2004-3-10 12:20:24的发言:
其实现在大部分车手缺乏的是对轨道车最基本的认识,做到最基本的就已经很快了~~~~
(这是别人告诉我令我惊醒的东西,也是我跑到38节后的感想~~~)
听了你的话的确能使人惊醒,首先给我的感觉就是一针见血、单刀直入地讲出了做一辆好车的定义。我想在深入的问一句,不知你是否方便说,你认为的最基本的东西都包括什么?谢谢
看了楼主的发言。。。。。哈哈。。。
以前也有类似的帖子。。。。。。想想嘛。。
觉得车速越快车受到的风的阻力越大。。。。
但其是否远小于其他阻力。。。。。
确实这也是一门学问。。。。。很想听听楼主对这方面知识的看法和讲解。。:)
没错,做好基本的就快了。。。
就看这个基本做的程度。
不过。。。这个基本是最需要话钱的耶。。。
引用南健在2004-3-10 10:46:54的发言:
只有一句话好解释,空气不随车子的比例变小而压缩。
玩车最多只考虑空气动力,不需考虑阻力。
结构越简单越好就是真理了~
难道大家还未会用模型原子灰改造塑料零件?
引用Lee在2004-3-10 17:34:29的发言:
听了你的话的确能使人惊醒,首先给我的感觉就是一针见血、单刀直入地讲出了做一辆好车的定义。我想在深入的问一句,不知你是否方便说,你认为的最基本的东西都包括什么?谢谢
我爸爸在退伍之前修理战斗机,之后转业也是设计风扇和马达
而我本身是业余单车手,看见空气阻力似乎不能忽略不计(只要能让我们比别人快上0.1秒的头盔和车服都会用上)
我亲眼看见一个例子,多年前,我们楼下有位唐经的大学讲师,给轮子做了个很微小的改动,再和原先轮子作安装后的速度比较,轮子改造后的车子的确是快了(多少KM/H我就忘记了,我们广州多数是玩双星的家伙,测试仪以KM来显示)
改动很简单,但是看完才吓一跳我竟然没留意?!他只是把轮圈外围修剪然后打摩平整了!再用2mm盐化模型软板前后封闭!
后来一会想,和我们冲个人计时赛的自行车板轮原理一样-----------只是减少了空气在轮圈中的搅动!(我的天啊!!我好蠢啊!!)
而空气来说下压力还是随车子前进的速度相对地增加着,相对车子而言是流动的压力会变化
相信大家有看莲花赛车,他们的外形象是缩小了的一级方程,有没有留意车头的定风翼7度向下压?
这个公式如何计算我就不会去研究了,我只是清楚知道一点,对于MINI4WD来说作用一样是有,特别是一具带有下压力的定风翼,这也是为何当时我选择“雷鹰”做车身外壳的原因
对于这问题,不妨自己用农基胶粘个12度上反的前翼给你的车试试...保证飞车飞到怕...
引用殷师钰在2004-3-10 12:15:41的发言:
其实现在大部分车手缺乏的是轨道车最基本的东西。做到最基本的就很快了~~~
(这是别人告诉我,令我惊醒的东西。也是我跑到38节后的感想~~~~)
不知道和我的审美观点有没有关系
我不喜欢改装得外表乱七八糟的车子
我偏爱尽量保留车的原貌,尽量的流线
我选车型主要看几样
车壳扁平
底盘开孔少强度高而薄(我始终喜欢古老的SUPER-1和TZ)
设计简单
然后是改造,因为不喜欢把车子外表搞得乱七八糟所以我之求内部写不起眼的改造
车壳尽量改造得当装上底盘后90%的吻合和减少空隙
付着力性更好的轮圈
优良的传动部分(在齿轮里面装轴承之类大家都会),减少车子本身产生的震动
车子的定风翼没角度?呵呵,我用模型锔“拉”出来再按照自己的的意思用原子灰修上去
优秀的导电系统
尽可能减少胡乱的转孔偷空改造,这样我认为是破坏了车子的平衡和钢性
车子的刚性有可能通过塑料零件实现吗。。。摔一下就坏了。。。
由于做车要承受高速下的冲击力,所以。。。还得做摔车实验。。。还得砸一砸。
空气阻力的影响虽有,但是那不是主要阻力。
做赛车么,取大舍小了~
我也做过实验,一辆不做任何处理时的车子再加上挡风板之后速度只下降了1~2节。
虽然实验做的不可靠,但是我那块挡风板的面积可是52平方厘米耶。。。
换句话来说。。。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如果车速到了没有其他地方在修改的时候.地盘这个问题确实不容忽视的.要平平的~
车速的快慢的确和空气动力有一定的关系........
不过,还是要根据车子的速度来和结构来的.........
很多人都从车壳改装,主要还是比较简单一些!
引用南健在2004-3-11 10:50:25的发言:
车子的刚性有可能通过塑料零件实现吗。。。摔一下就坏了。。。
由于做车要承受高速下的冲击力,所以。。。还得做摔车实验。。。还得砸一砸。
空气阻力的影响虽有,但是那不是主要阻力。
做赛车么,取大舍小了~
我也做过实验,一辆不做任何处理时的车子再加上挡风板之后速度只下降了1~2节。
虽然实验做的不可靠,但是我那块挡风板的面积可是52平方厘米耶。。。
换句话来说。。。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照你着么说的话......砸车实验......百分百成功!!!!!
但还是不太人道!!!!!!要温柔对待
AD的车和配件很不耐砸的.........
不过据说,装了定风翼的车过桥会稳........
楼主是不是考虑得太多了?我想那么小的一点热量应该是忽略不计的吧?车壳的设计应该是车子速度很快的时候也许能发生一点作用
我把底盘上的孔都用AB胶封住了!!!!!
同意底盘少开孔的说
底盘上的孔想怎么开就怎么开
只要不影响需要的强度下
哈哈加以个车可
比不加还慢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