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这个论坛看见在论坛上有人时不时的提起抬脚想问下啥叫抬脚请高手解答谢谢了
抬脚这个概念是从台湾引进的,在台湾把车轮看成为脚......
把脚抬起来,怎么象我们楼下的狗呢?!@#@$%#%^
简单直观地说,抬脚车在过弯的时候,很可能是这样的情况:
本照片为静止的时候所拍摄,毕竟在运动的时候拍摄的难度很大,所以至今没有直接清晰的照片。
对于理解“抬脚”这一概念,我想会有所帮助。
[此贴子已经被FlowJZH于2005-10-9 23:02:23编辑过]
在弯道处,用粉笔沿着车胎痕划,再把一台已经设置“抬脚”的车,跑几圈,就明白咯。。。
要多快才能抬脚?
问得好。。。我不知道。。。
“在弯道处,用粉笔沿着车胎痕划,再把一台已经设置“抬脚”的车,跑几圈,就明白咯。。。”
这个方法其实系因为我条赛道有一段时间无跑,积了少少尘,较早前把车做好,试跑的时候看到的。。。
多快才能抬脚取决于各车重心、轮胎、导轮等的设置,没有定数。
对于行驶在标准轨道中的轨道车来说,可以做到5节/秒就抬脚的,也可以做到50节/秒还不抬脚的。
一切由做车的人决定。
引用小花在2005-10-10 12:24:52的发言:!!!50节不抬脚?!!!太暴力了!(是在直道上吧)
多快才能抬脚取决于各车重心、轮胎、导轮等的设置,没有定数。
对于行驶在标准轨道中的轨道车来说,可以做到5节/秒就抬脚的,也可以做到50节/秒还不抬脚的。
一切由做车的人决定。
对,50节还不抬脚,那还需要上下导轮大小差别干吗啊~
是啊,所以上下导轮大小差别并不是抬脚和不抬脚的关键啊。
还有跑道壁的弹性形变不可忽略。
引用小心在2005-10-9 22:34:06的发言:
要多快才能抬脚?
引用lc103在2005-12-31 17:22:28的发言:
如果该车的同一侧的任意一组导轮有半径差R=R(大)-R(小)
再加上F大于车的重力(质量乘以十)四至五倍以上 我觉得就能实现抬脚了
之前的分析都比较合理,不过到了这里,就有些含糊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把一支铅笔竖在桌子上,然后用同样的横向力去推;
那么,推铅笔的顶部和底部,铅笔倒下的方向是不同的。
同样,换作轨道车,就算是具有很大的向心力,但是如果导轮安装不适当,同样无法实现预计的抬脚效果。
你可以装一台上导轮大,但是安装在离地2mm位置,下导轮小,安装在离地1mm位置的车,来验证一下这一观点。
轴承本身就有2mm厚呢!
呵呵,疏忽了,本来想表达的意思只是尽量把上导轮放低。
不过,导轮螺丝并非一定要是直的,也有人利用这一点作导轮的预应力和调整上下导轮的直径差。
不过靠螺丝不直来调整,尺寸可容易改变呦!
这个方法我是第一次在首届无限制赛后研讨时听小郑谈到。
我的理解是,实际上就算是直的螺丝,在受到冲击后尺寸也会改变,
先给它从反方向改变一下,提供一个“预应力”,跑下来或许就到位了。
当然这不是这里讨论的主要问题,只是顺便提以下吧
不过要这么设计难度太大了!
所以我只追求尽量减少这个变形就够了。。。
按照小郑原来说的,就算你直的装下去,也未必它就真的“竖直”。
不少人都仔细量上下导轮的直径差,但是忽略了螺丝的“直”度。
导致的结果是,上下导轮直径是量准了,但是放在轨道里可能上导轮还碰不到轨道壁)(*#$)(*@#)$
那么怎么办?
“扮”一下吧,呵呵,在下导轮的地方插个纸片进去看看“卡”的情况如何,就好了。
那是不是在左边的车轮抬脚过高了,,右边的导轮的螺丝就磨到轨道啦!
如果下面的导轮降的太底的话,,,,,,,,,
过弯的时就不会那么容易飞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