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件酷似“红烧肉”的清代玉雕“肉形石”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摄于11月20日)。
2003年9月,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始展出数百件价值连城的明清时期的玉器、象牙雕刻工艺品,其创意构思之巧妙,雕刻技法之精湛令人叹为观 止。
和我老妈烧的肉好像啊...................
哇~~好肥的肉啊~~
中国的艺术大师就是厉害~~中国真的是藏龙卧虎的地方。
年輕時學藝術....我就為了看這塊肉型石專程搭飛機上去看過實物.......原先為很大一塊
後來看到才知道大約手掌大.......真的是精品,有幸觀之。
還有更絕的.......翠玉白菜.....栩栩如生,巧奪天工啊。
介紹如下
清‧翠玉白菜
1.翠玉屬輝玉類,產於雲南至緬甸的山區,為納與鋁的矽酸鹽物。質純者色白,因含鉻元素而呈現美麗的翠綠色者,稱為「翠」。亦常見赤者紅色者,可能為含鐵元素,故俗稱作「翡」。
2.歷史上很少見到翡翠的雕品,明清之際此多開採,十九世紀時,翡翠玉身價高,製作量大增,所以翡翠器為十九世紀作品。此件翠玉白菜,原為永和宮中陳設品,永和宮於清末時為瑾妃所居殿,翠玉白菜或為其嫁妝。
3.翠王白菜以一塊一半灰白,一半翠綠輝玉雕成,玉工巧妙地利用玉質顏色的變化,雕成一顆寫實生動的白菜,菜葉自然翻捲,筋脈分明,上端攀爬螽斯蟲二隻。
螽斯,屬飛蝗科,俗名「紡織娘」或「聒聒兒」,善於高聲鳴叫,繁殖力很強,在「詩經周南」中有「螽斯」一篇,是為祝福他人子孫眾多的詩篇。白菜象徵清清白白,所以螽斯雕在白菜上,象徵子孫眾多清清白白的意思。
國家元首帯外賓參觀.....一定要看的重點文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2-20 3:10:29编辑过]
还是“红烧肉”好点~~~~~~
哈哈!!!小郑原来对玉雕还这么有研究啊,看来又是同道之人
對玉的認知越多.....越是不敢下手買貨.......懂的越多的,越是會買到假貨
什麼aa級...ab級...bb...bc...cc...cd...dd.....靠,名堂一大堆...心玉古玉
最恐怖的是古玉還带紅絲的.....說白了就是陪葬品泡在遺體的血水里吸收進去產生的血絲狀紋路
放在手裡或含在嘴裡的還好....有一種是塞在屁股裡的....昏倒。
沒辦法....不貪就不會被騙.....還是純欣賞的好。
反正偶是对玉没兴趣~~一窍不通~~~~~
中看不中用.................
我觉的还是能饱眼福.............
白菜+红烧肉 煮成一碟 能吃了
我见过一个牙雕的胡萝卜,据说工艺失传了,是染的和实物差不多的颜色,现在都造不出。翡翠白菜中国好象也有,在河南的博物馆吧。博物馆外型是观心台